植物“吃”什么之谜(2)
- 日期:2009-08-12 09:33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有人作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一棵三十七公斤半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过了六年,仙人球仍然活着,而且还有二十六公斤半重。也就是说,它在六年内只消耗了十一公斤水。还有像芦荟(huì)、龙舌兰,以及剑麻等植物,它们的叶子里面也有贮藏水分的组织。下雨的时侯,它们吸收了大量的水,留在干旱的时候慢慢用。植物晒干以后,水分被除去了,剩下的是些什么物质呢?我们把它放在碟子里,用火来烧。这一烧,它的重量又减轻了很多,大部分东西变成二氧化碳气、水蒸气和氮气等气体跑掉了。因此我们知道:植物的干物质中,主要的成分是由碳、氧、氢、氮四种元素构成的。据计算,一般植物的干物质大约含碳45%,含氧42%,含氢6.5%,含氮1.5%,它们总共约占干物质的95%;还有5%左右,就是余下的灰。灰虽然很少,包含的元素却很复杂,而且各种植物烧成的灰,所含的元素也不一样。其中含量比较多的元素有磷、钾、钙、镁、铁、硫等,尤其是磷比较多,一般约占灰分含量的50%左右,其次是钾,约占25%左右。
此外,还有少量的硼、锰、铜、锌等元素。植物各种器官烧成的灰,多少也不同。例如草本植物的根和茎,烧成灰的重量,相当于干物质的4—5%。不同植物的叶子烧成的灰,多少也不一样。马铃薯叶烧成的灰的重量,相当于干物质的 5—13%;甜菜叶烧成的灰,相当于干物质的11—12%;芜(wú)菁叶烧成的灰,相当于干物质的8—15%。种子烧成的灰,约占干物质的3%。把各个植物器官烧成的灰再分析一下,我们又会发现,它们含有的元素成分也不同。在种子中,含磷比较多,对于以收获种子为主的农作物来说,必须供给足够的磷肥;在马铃薯、甜菜等肥大的块茎和根中,含钾比较多,这说明钾对于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植物体内不仅有碳、氧、氢、氮,而且含有其他许多元素。它们都是植物需要的营养品。
有位叫诺浦的学者,经过许多次植物培养试验,找到了一个“单方”。这个单方是2克硝酸钙,0.5克硝酸钾,0.5克硫酸镁,0.5克酸性磷酸钾,此外还有几滴含有铁的化学药品与7000克水。把植物栽在用这个单方配成的药水里,不需要土壤,也不需要再加别的肥料,就可以生长得很好,而且能开花结果。这些药品中含有七种元素:氮、磷、钾、钙、铁、镁、硫,再加上构成水的氢和氧,还有二氧化碳气中的碳,恰巧是十种。这就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十种元素,也就是植物需要“吃”的食物。这些元素,对植物来说,是一种也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就发育不好,还会生病。
比如,植物缺少氮,叶子就会发黄,茎长得很细,果实结得很小。植物缺少磷,它一定是个小矮个儿,而且叶子容易脱落,果实成熟很晚。植物缺少钾,叶子干枯,根又细又短,种子很小或者根本不结种子。你看看,这些化学元素对植物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对于一般植物来说,有了这十种元素就够了。但是有些植物还需要一些别的元素。你吃过海带吗?那里面含有碘。竹子很坚硬,那是因为含有硅的缘故。土壤中含的硼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没有硼,向日葵就不能很好生长。如果土壤中缺少锌,柑桔的叶上就会出现花斑,玉米就会出现“白芽”。植物需要的钼极少极少,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但是,莴苣如果缺少钼,产量就会降低60%。也有一些植物可以少要一两种元素,例如兰草,就不需要钙;蘑菇,就不需要铁。不同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元素的量也不一样。大白菜需要的氮比较多,磷可以少些;马铃薯需要的钾比较多,氮可以少些。
山东农民有句谚语,叫做:“麻饼瓜,豆饼花,灶坯炕土种地瓜。”西瓜喜欢芝麻饼肥,棉花喜欢豆饼肥,而地瓜(白薯)喜欢灶坯炕土做肥料。你看,它们的“胃口”还不一样哩!知道了各种植物含有哪些成分,每一种成分有多少,就能掌握各种植物的“胃口”。掌握了各种植物的“胃口”,就可以给它们准备丰美的食物,使它们长得壮壮的。人们给植物准备了三类“食品”:一是有机肥料。粪肥、厩肥、绿肥、河泥等,都是有机肥料。这些肥料的肥效长,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供给植物吸收。人们给植物准备的第二类“食品”是化学肥料。这是一种速效肥,施肥以后见效很快。硝酸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都是化学肥料。三是细菌肥料。细菌能做肥料?细菌本身不是肥料。可是它能在土壤里制造肥料。比如根瘤菌,它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制成氮肥。
此外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磷细菌等都是“生产”肥料的能手。俗话说:“庄稼要好,肥料上饱。”人们给植物“吃”足了肥料,它们也就会给人们制造更多更好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以为植物能把一块硬梆梆的铁或碳给吞下去,那就错了。这些元素必须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植物吸收,制造成各种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