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动物 > 正文

家养乌骨鸡(2)

  • 日期:2009-08-23 08:0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全进全出:对同一批商品乌骨鸡来说,应同时进同时出,以使场内一段时间没有鸡,进行充分消毒,可打断疾病传染的循环环节,以提高经济效益。平稳过渡:饲料配方、饲养方式及各项技术措施应有一个平稳过渡的时期。种鸡的饲养好坏直接影响种蛋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鸡的品质。种鸡应选择具有乌骨鸡外貌十大特征,发育良好、体态丰满、头宽阔、胸深脚高的;雄乌鸡则选择姿势雄壮,性欲旺盛,配种力强的作种鸡。体重要求:公鸡1千克以上,母鸡800克以上。种鸡的选择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60日龄时进行;第 2次在150日龄,此时应逐个精选。
     群养种鸡公母比例以1∶10~12为宜。种鸡采取分阶段饲养,目的是防止鸡长得过肥,节约饲料,提高经济效益。方法:第一阶段,从开产到产蛋 20 周为止,因种鸡的产蛋率在开产后10~20周龄达到高峰,因此,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从开产时的16%,到开产后7周,提高到17%~19%;第二阶段从产蛋21~40周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维持在16%;第三阶段产蛋41周龄以后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至15%。要给乌骨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因鸡舍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母鸡的健康和产蛋率。最适温度为13~25℃;光照时间每天14~16 小时,光照强度15平方米内40瓦灯照为宜,环境要安静(乌鸡很易受惊)。产蛋母鸡易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缺钙时会产软壳蛋、薄壳蛋,产蛋率也可下降15%以上。
     产蛋前期乌鸡对钙的利用率高,越到后期越低。因此饲喂时应随日龄的增长和产蛋率的降低而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但钙的含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料的适口性,进而影响鸡的产蛋率。乌鸡抱窝性强,有的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消除方法:每只鸡每天喂一片去痛片(0.5克)或半片APC或1~2片盐酸奎宁片(每片0.12克),连喂3天;此外,冷水淋浴、绳带捆缚、公鸡追逐、光线刺激等办法均有一定的效果。肉用乌骨鸡从60日龄到上市,不但要求长肉多,还要在体内贮积脂肪,而对催肥起主要作用的是能量饲料的浓度。因此除适当增加些油脂外,要减少粗纤维的含量,不能喂过多的糠麦麸饲料。其次要使鸡获得最大的采食量。方法是增加给食次数(每天不少于5次),并增加饲料的适口性,乌鸡喜食小米粒大至小豆粒大颗粒料。且采食颗粒料省时间,使休息、睡眠时间更长,有利于催肥。
     其他方面的管理同青年鸡的饲养管理。乌骨鸡的孵化技术和过程基本上和鹌鹑一样,故下面只介绍与鹌鹑不同之处。收集的种蛋应是乌鸡2~7天所产的新鲜蛋。保存温度为 10~15℃,相对湿度为65%~70%。放置位置应小头朝上。在1周内可不必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转1~2次。正式孵化最好在下午3~4点,这样可使小鸡出壳大部分在白天,以便于工作。小规模孵化时往往由正在抱窝的母鸡孵化,这也是农家养鸡常用的既简单、经济效益又好的孵化方法。入孵前可用0.5%的敌百虫粉,装入沙袋内,撒在鸡身上。但不要撒到鸡嘴上,以防中毒。可将母鸡体外虱除去。鸡窝最好放在20厘米高的木箱里,并置于光线较暗处。
     照蛋时间:第一次在入孵后第5天进行,第二次在第18天进行。如需多孵几批小鸡,可采用连续抱孵办法,即当小鸡出壳后,不要让母鸡听到小鸡的叫声,尽快放入新的种蛋。因母鸡听到小鸡叫声后会离窝去找。机械孵化,孵化适宜的温度为37.8℃,出雏时的温度恒定在37℃左右。湿度:孵化初期(1~7天)相对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8~18 天)相对湿度为50%;后期(19~21天)相对湿度为70%左右。孵化期间每2.5~3小时翻蛋1次,满18天移蛋后停止翻蛋。翻蛋角度为向前或向后40°角。孵化初期通气孔可不必打开,孵化中后期通气孔一定要打开。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