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动物 > 正文

奇鱼拾趣(2)

  • 日期:2009-06-25 11:0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从幼鳝到成鳝,属于雌性的黄鳝,成鳝有产卵的本领。可是,在产过一次卵之后,就变雌为雄了。这种奇异的生理变态现象,科学上称之为“性反转”。可不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用人工的方法使得鱼类性变呢?实践证明是可以的。比如非洲鲫鱼是一种肉多味美和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但是,在自然的环境中雌的多,雄的少,而且雌的生长慢,体形小。为了提高这种鱼的食用和经济价值,在鱼苗孵出不久,往水中施放小剂量的荷尔蒙药剂,数周后,雌鱼就变成雄鱼了,从而鱼的产量可以倍增。世界上最懒惰的鱼 世界上最懒惰的是鲥鱼。它是海中一种小体型的鱼类,身体只有24~34英寸。这种鱼懒惰得连自己吃食也不愿意去找,每当大鱼进食时,它就在大鱼的周围,接食大鱼口中漏食的残羹。
     再者,它不会游泳,而是靠天生的口中大吸盘,吸住其他大鱼身体,随大鱼到任何喜欢去的地方。它非常熟悉各类大鱼的性格和常去的地方,所以它想去那里,就免费搭上它听需要的“顺路船”。非洲马达加斯加的渔民们,利用鲥鱼的这种惰性将鲥鱼饲养在用石头围起来的小海湾里,出海捕鱼时,在每条鲥鱼尾巴上系一根绳子,它们吸附在大鱼身上时,渔民一拉绳子,大鱼就可以被捕获。会发光的“哈蟆鱼” “哈蟆鱼”的头部有一个又细又长的杆状器官,顶端上能发射淡蓝色的光,它一般生活在深海底,在海底黑暗的世界里像一盏小灯似的闪闪发亮。“哈蟆鱼”每条达几十斤重,特别不爱运动,即使捕获食物也不挪动地方,而是张嘴等食物自己送上门来。
     它捕获食物的手段就是利用一些小动物好奇地向亮光围拢,其结果是还没等靠近“灯光”,就被张着的大嘴一口吞食下去。“蛤蟆鱼”头顶上的小灯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它的杆状器官里寄生着一种发光细菌,在这种细菌内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素可以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荧光酶在其中起着催化作用。在产生氧化反应的同时放出能量,就产生了光。发光细菌不断发光,让“哈蟆鱼”取得食物。鳃旁养龟的鱼 湖南兰桂溪中有一种黄尾鱼,头大身瘦,重仅1两,长却有5寸。奇怪的是每条雌黄尾鱼鳃旁都有一个小洞,洞内养着一只衬衣扣大小、半透明的小龟,通称“鱼龟”,把它取出放进水中也能自己游动。
     可作书签的鱼 我国南海有一种怪鱼,名叫“甲香鱼”。它的头朝上,尾朝下,挺着肚子,游起来就像人走路那样。这种鱼长2~3寸,全身披盖硬甲,不能食用,但由于它体薄透明形态美,且带有香味,晒干后可作为书签用,因而,人们美称它为“书签鱼”。帮人捕鱼的章鱼 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渔民利用章鱼来捕鱼。他们用绳缚着章鱼,放入海里,当绳子激烈抖动时,把它拉下来,取走章鱼触手中的鱼,然后给章鱼喂一些它喜欢吃的螃蟹,再放入水中。时间一久,章鱼同渔民结下了“友谊”,这时不再需要用绳子缚了,它每天按时游到珊湖礁边,等待主人的赏赐;然后,潜入水中,过一会儿便浮出水面,将捕到的鱼交给渔民。
     冻不僵的鳕鱼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鱼是南极的鳕鱼。在零下1.9℃的冰水中,它能冻而不僵。这是因为它的血液中含叫糖肮的成分,功效与汽车里的防冻剂相似。能离水生活的肺鱼 肺鱼产于非洲,这种鱼能在失水的情况下继续生活4年多,发生旱灾时,肺鱼就在河底挖一个坑,然后用泥和粘土做一个泥囊,并在其上开一个气孔,把自己封在里面。不多久,泥囊变得又于又硬,可肺鱼却得到了保护。待到下雨时,泥囊溶解,肺鱼就从水中游开了。老鼠尾奇鱼 老鼠尾是石斑鱼的一种,由于它嘴尖而得此名,是目前十分时兴的海鲜,不少人都知道它的大名。“老鼠尾”是北大西洋的一种深海鱼类,英文名是 Rattail,是鱼类中感觉较敏锐的一类。
     幼小的“老鼠尾”生长在浅水地方,长成后则生活在深水之中。全身有不少感觉器官,头部长有嗅觉器官,主要用以寻找食物,身躯上的侧线和头部的部分感觉器官能探测海水的震动,数尺外的小生物游动时也能被探测到。它圆大的眼睛更能感觉到海底的微弱光线,比人类的眼睛灵敏得多。“老鼠尾”的身体和眼睛下部附有发光的细菌,可能有助于它在黑暗中看东西。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