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吃羊,还是羊吃狼—捕食关系
- 日期:2009-12-02 09:4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在自然界里,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而微妙。豺、狼、虎、豹等典型捕食兽的犬齿发达,爪子锐利,动作敏捷,而且都有一套特有的捕食本领。犬科的狼四肢修长,擅长奔跑,一旦发现“目标”就究追不舍。狼群甚至会“分工合作”,能前堵后截,围捕猎物,就连强大的驼鹿也常常遭狼群猎食。猫科的虎擅长打“伏击”,它利用自身斑纹作掩护,巧妙地隐身于丛莽之中,当其他动物走近时,它就大吼一声,猛扑过去……由于它的动作快如闪电,吼声又像晴天霹雳,所以某些动物常常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死于其尖牙利爪之下。被捕食者也不都是软弱可欺的。牛羊有角作武器,雄性的野水牛甚至敢与猛虎对抗;成年的公野猪也可能成为虎的劲敌。生活在开阔地的羚羊、斑马奔跑迅速,善于逃避敌害;据说斑马还有集体防御的习性。长颈鹿“高瞻远瞩”,视野辽阔,能及时发现敌害,还能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逃跑。另外,它身上的花纹也值得一提——在动物园里,这身花纹无疑是吸引游客的“华丽外衣”。然而,在大自然中,它却成了长颈鹿保护自身的迷彩(保护色),在林木阴影的掩护下,这种斑纹能使一个高约5米的庞然大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在阳光照射下,其他动物很难辨别哪些是它的斑纹,哪些是枝叶投下的阴影和光斑。捕食动物与被捕食者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上相互适应的例子举不胜举,俯拾皆是,这些例子正好说明食物关系是这两类动物共同进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若从种群的角度来看,捕食动物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可以想象较一般的关系为,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的数量亦随之而增加;但捕食者一增加,被捕食者就必然要减少,而这种减少又会导致捕食者的减少。对于被捕食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来说,捕食作用显然是一个限制因素。但是,除去捕食动物之后,被捕食者的种群是否会必然繁荣兴旺呢?雷鸟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鸟类,为保护它,人类曾大力消灭其天敌——北极狐和猛禽。但结果适得其反,去除捕食者后,传染病在雷鸟种群中蔓延开来,使大量雷鸟死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原来被天敌捕杀的,往往是那些体弱或有病的个体。从单个雷鸟来看,被吃掉一只就会少一只;但是,从整个雷鸟种群来说,淘汰掉病弱的个体反而对提高种群的体质有利,而对后代的健康相对地有了保证。另外,捕食动物与被食动物的关系还与它们的种群密度有关;在蝗虫大发生的时候,光靠几只食虫鸟是无济于事的。总之,食与被食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在进行研究时,我们一定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不可轻易作出主观武断的结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