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四不像”——糜鹿

  • 日期:2009-12-01 10:1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麋鹿是一种大型鹿类,原产于中国,体长可达2米,肩高1米多,体重可达200多公斤。雄性长角,角有分枝。颈下有长毛,尾巴比一般的鹿长,有30—40厘米,蹄子比一般的鹿宽大并且能分开。由于糜鹿的形态与其他鹿类不同,所以在动物分类学上把它单列为鹿科中的一个属,以区别于一般的鹿科动物。由于麋鹿有上述独有的特征,因而又被称为“四不像”,即尾像驴而非驴,颈像骆驼而非骆驼,蹄子像牛而非牛,角像鹿而非一般的鹿。麋鹿起源于更新世晚期,距今200多万年,几乎与人类起源的历史相同,在距今1万年到3000年期间繁衍最为昌盛发达,以后逐渐衰退,在上个世纪内野生麋鹿种群就已绝灭了。根据比石记载,麋鹿曾经广泛地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化石曾经在殷墟及周口店等古代遗址中大量发现,说明它过去数量很多,而且是当时的一种主要狩猎对象。麋鹿绝灭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捕杀,另一方面可能与环境的变迁有关。在清朝时只有北京城南的南海子皇家猎苑中放养的 100多头麋鹿。1865年法国神甫阿尔曼·大卫发现了这种动物,并设法购得标本送往巴黎鉴定,结果在1867年发表了新种,并命名为“大卫鹿”。此后欧洲好几个国家先后队中国获得了这种珍贵的活鹿运到国外,但只有英国的18头麋鹿繁殖良好,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麋鹿都是那群的后裔。而中国的麋鹿由于洪水和八国联军战乱全部消亡。解放后,英国先后将4对麋鹿送还我国,1985年英国乌邦寺的主人Bedford公爵又赠送我国20头麋鹿,1987年又引回18头一龄母鹿,恢复了南海子麋鹿苑。在其他一些动物园也有麋鹿饲养供人们观赏。目前我国麋鹿总数已达180头(1989年数)(引自梁崇岐)。据伦敦动物学会1986年统计,世界各国所养麋鹿达1756头。这些生活着的麋鹿都是近亲繁殖的后代,存在着种群退化的危险,必需把麋鹿放养回原野生种群的分布区,进行野生种群重建工作,才能实现恢复麋鹿的自然种群的目的。麋鹿以草本植物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冬季喂给人工饲料,如玉米面、麦麸、豆饼、大麦面的混合物,同时也喂一些胡萝卜、甜菜头等蔬菜。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