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吸血的虻

  • 日期:2009-10-15 09:1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每到夏季,大量马鹿开始向山上迁移,到了冬季又返回低山带。它们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躲避虻这种最能吸血的昆虫。在国与国之间,有时为了破坏邻国的经济建设,也曾把大批患有马传染性贫血的马匹集中赶到两国的界河一带。因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会造成马匹大量死亡。这种病的传播主要是由昆虫中双翅目的虻类通过吮吸马血传染的。虻类体型粗壮,飞翔力极强,外表很象一头特大号的苍蝇,俗名叫瞎虻,因为它们飞翔时带着嗡嗡声又快又急,好象乱飞一样,其实它们并不是在瞎飞乱撞,而是在四处搜寻着猎物。虻类和其它吸血昆虫一样,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很发达,它的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而发达。每当吸血时,首先用这三件利器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渐渐渗出,就连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虻很贪食,一般虻一次可吸血20—40毫升,特大型的种类甚至一次可吸血200毫升。所以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不堪入目。由于叮咬后的伤口在虻类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肿胞,疼痛,所以对家畜骚扰性极大。虻除了能传播马传染性贫血病外,还可传播其他很多种人、畜疾病,如印度、泰国及我国台湾省等地流行于牛、犬之间的苏拉病。此病五十年代也曾在我国西北骆驼身上发生,造成的损失很大。此外虻还可以机械传播大家熟悉的炭疽病、野兔热、丝虫病、脱拉病、睡眠病、大脑炎等等。虻虽然危害人、畜很厉害,但人类在观察、研究虻类的生活中,发现自然界有些昆虫天生是虻的敌人。这些天敌对虻类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是抑制它们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一些捕食虻的昆虫如胡蜂、食虫虻、蜻蜓及很多寄生性昆虫如青蜂、寄生蜂等均可致虻类于死地。所以利用生物防治虻类,前途还是很可观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