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4年8月1日,拉马克出生于法国巴桑丹·勒·波蒂。1829年12月18日在巴黎逝世。很久以前,人类就注意到生物的变异,并注意到生物对环境都具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进入十九世纪,很多人都试图解释新物种的起源。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呢?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有代表性的一个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另一个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和用进废退学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但也不乏相同之处,起码两者都承认生物为适应环境使其性状发生改变,生物得到进化发展。其区别则在于实现这一进化的进程及方式不一。自然选择说中生物先发生各种不同性状的变异,通过环境的选择,最后保留能够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性状,并且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而用进废退说认为生物迫于环境的压力,产生某种改变的欲求,由于一器官使用增多或减少,而使这一器官体积增大或退化,最后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即定向变异,且这些新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拉马克注意到,洞穴中的鱼常常是盲目的。
鱼之所以盲目据拉马克分析是因鱼在黑暗中,眼睛根本没有用处,于是经过很多代后,鱼眼逐渐退化,最后成为盲目的了。拉马克学说另一有名的例子是长颈鹿。他认为短头颈的鹿在食物贫乏的环境里,必须伸长头颈,来吃高树上的叶子,因此头颈长得稍长一点,这一性状传给下一代后,后代在相同的环境中,同样需把脖子再伸长一点,这样又使子代的脖子再长一些,这样逐步加长,最后就成现在看到的长颈鹿了。若用自然选择说解释,长颈鹿的祖先短颈鹿首先发生一些变异。这些变异有使鹿脖子长长的,也有使它长短的,或与原来相近的等等,由于环境压力,最后适应于生长的,是颈变长的,其它类型的变异就逐渐消失。最后经环境不断的选择就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两种学说的差异用图可表述如下:用进废退学说: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