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的绝招
- 日期:2009-10-12 09:1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六月的气温渐渐变热,此时也正是夜蛾频繁活动的季节。而蝙蝠此时也频频出击,凭借它那奇妙而完善的声纳系统,在飞行中捕捉飞蛾。大自然是奇异的,有些昆虫居然在生死斗争中,发展了本身的防御之道,如身上长出尖刺,或者会喷射毒汁,使那些掠食者难以下咽,对它们再也没有胃口了。有趣的是,在有些夜蛾身上,居然长出一种巧妙的“耳朵”,在三十米外就可察知蝙蝠的超声波,使它们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逃逸。夜蛾的防御本领很高,它能够窃听蝙蝠发出的高频尖叫声,一旦知道自己危险临头了,便会使出逃命的浑身解数。首先开动足部关节上的振动器,发出一连串的“咔察”声,迷惑蝙蝠,使它们在干扰中失去定位的能力。同时,夜蛾身上的绒毛也一起加入战斗,吸收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以减少回声,使蝙蝠声纳系统的探测作用缩小。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反声纳”战术。当蝙蝠紧盯不放的时候,夜蛾也会立即察觉,因为此时它的鼓膜神经脉冲已经达到饱和点。当危险近在眉睫的时候,夜蛾就改用另一种战术,不断改变飞行方向,翻筋斗,兜圈儿,螺旋式地向下降,或者缩起双翼,急剧下降,落到地面,钻进草丛间溜之大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一些夜蛾的胸腹间的凹处,长着一种鼓膜器。外面是一层角质褶皱和鼓膜,里面有气囊。感橛器和鼓膜腔,腔内有两个听觉细胞和一个非听觉细胞,它们的神经纤维相互平行,形成一束鼓膜神经,和主神经干联接,并通向胸神经节。由于鼓膜器能够窃听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因此,当蝙蝠处在六米高,三十米远的地方,夜蛾就会得到警报。近来还发现,某些种类的夜蛾还有自己的“早期报警雷达”。它们可以发射极高频的超声波,探测蝙蝠的位置,以便及早逃避。由此可见,夜蛾的超声测听装置是多么惊人,其反测量和防声纳的技术又是何等的高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