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秆上长瘤子
- 日期:2009-08-30 11:2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有时候我们会在农田里发现玉米秆上长有瘤子。瘤子有大有小,一般的有拳头那样大。有的长在茎秆上,有的长在叶鞘上(叶鲜就是叶子包在茎秆上的部分),有的长在棒子(果穗)上。刚刚长起来的时侯颜色是白的,看上去亮光光的,有的还稍带些红紫色。以后会变成灰黑色,最后破裂,散发出许多黑粉来。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作“黑粉包”。为什么玉米秆上会长出痞子呢?原来这是玉米生了一种病,叫做“黑粉病”。黑粉病是由于病菌引起的。瘤子破裂以后散发出来的黑粉,就是这种病菌的孢子。病菌孢子落到土里,或者留在原来有病的玉米秸秆上,到第二年春天,气候暖和后,再有一些适量的水分,就会萌发出菌丝,菌丝上会很快生出孢子。这些孢子随风飘扬,落到玉米植株柔嫩的部位,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孢子就会萌发出茵丝侵害玉米,导致玉米得病。
病菌在玉米柔嫩部位吸取养分,生长发育,同时还会产生出一种和“植物生长素”差不多的物质,刺激玉米植株得病的部位,于是这一部位长得特别快,超出正常部位的生长速度,从而形成了瘤子。当病菌长成以后,又会产生像黑粉样的孢子,这时候瘤子的皮也干燥破裂了,就散发出黑粉来。上述这种粉末状的孢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用有病的玉米秸秆喂牲畜,即使孢子经过牲畜的胃消化,也不会完全死去。所以牲畜排出的粪里也会含有这种病菌的孢子。为了防止玉米黑粉病的大量传播,一看到玉米秆上长了瘤子,就应该马上把它割掉,不要等到它破裂以后散下黑粉。割下的瘤子要拿到玉米地外面去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