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伙在北京四年坚持做义工(2)

  • 日期:2012-01-19 11:41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这些老人和杨立章等义工队员的感情深厚。

  2006年1月,杨立章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后,立即取消了回老家过年的计划。

  电话是74岁的张玉清老人打来的。老人希望在离开人世前再理一次发,希望自己干净整齐地离去。张玉清是个孤寡老人,患有脑瘤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从2003年开始,杨立章定期为老人洗头理发,有时间就去为老人做饭。

  “接到电话后,我满脑子都是和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真的希望时间能够停住,让我和老人多呆一呆。”杨立章说,他当时正准备回老家,于是立即取消计划,从车站返回。他赶到时,看到邻居们已经帮老人换好了衣服。

  两人见面时,老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而杨立章早已泪流满面。老人在邻居们的搀扶下坐起来,杨立章颤抖着双手从包里掏出工具,开始为老人剪发修面。

  “你能来我很高兴,以后要把义工继续下去,我们这样的老人需要你们。”剪完后,老人紧紧握住杨立章的手,说出临终遗言。

  老人去世后,杨立章情绪低落了很长时间,后来想到老人的临终嘱托,又重新振作起精神。

  一心为民

  今年1月22日上午,中仓街道上营社区居委会大院里锣鼓喧天,院里摆满了修车摊、理发摊、修鞋摊……院外的街道两旁停靠着送煤气的车队,秧歌队穿行其间。

  这一天是中仓街道上营义工服务站———红雨伞义工服务队正式挂牌的日子,也是杨立章最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致认可”。

  当天的仪式上,杨立章作为义工代表宣誓:贡献一份力量,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一位老人,让社区更和谐,更温馨。

  一周前刚刚加入这支队伍的李长均说,他在上营住了两年多,同样是外地人,只比杨立章小两岁,但深深被杨立章的精神所感染,之所以要加入这个队伍,也是希望在工作之余能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没想到他一坚持就是4年。”居委会主任王永珍不无感慨,他们是看着杨立章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随着红雨伞义工服务队的日益发展并渐趋成熟,居委会经再三考虑,决定为这支民间队伍“正名”。对于队伍建设规划,王永珍认为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我们会予以指导,要做就做出个样子来”。

  王永珍说,年初的时候,杨立章找到她,询问自己能否加入中国共产党,言辞之中表现了强烈的入党决心和热情。这个要求让王永珍有点为难,因为在上营乃至中仓街道还没有一个外地人入党的先例。上级党组织了解情况之后,杨立章的入党请求得到批准。今年8月8日,杨立章在党旗前宣誓,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对他的考察会非常严格。”作为杨立章的入党介绍人,王永珍说,在之后一年的考察期内,杨立章如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明年的8月8日就是他正式成为党员的日子。

  对杨立章来说,除了义工服务队挂牌和自己入党外,还获得了很多肯定。比如,今年5月,他被评选为“通州区十大风尚人物”,9月又被通州区建委评为“社区服务之星”……

  心与心愿

  接踵而来的荣誉并没有冲昏杨立章的头脑,他始终记得2006年张玉清老人的临终嘱托,“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而我必须得往前走,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如今,红雨伞义工服务队又添加了新的服务内容。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队主动要求每月清理辖区内一条街道的垃圾和小广告等;在每月11日的排队日,他们还会在公交站进行宣传以及协助维护站台秩序;定期组织义工们为灾区或贫困山区捐款捐物。

  在社区居民眼里,屡获殊荣的杨立章没有变,他还是当年那个既细心又热心的杨立章。

  “小杨师傅不但理发手艺好,还帮我治好了关节炎。”居民乔淑英老人曾是个关节炎患者。和她一样,在社区里有不少老人都深受关节炎折磨,这些被常年走街串巷义务理发的杨立章看在眼里。为此,他专门跑回安徽老家,软磨硬泡地从当医生的舅舅处弄来祖传秘方。回北京后,他按照秘方泡了药酒,经过几个月的泡制,专治关节炎的药酒终于大功告成了。乔淑英老人是第一个受益的,在她之后陆续又有其他患病居民解除了病痛。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