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而我改行做记者却是而立之年以后的事。
当年与几位朋友创办的IT公司如今已加入破产大军的队伍。尘埃落定后,在家闲着想想干点什么,一位朋友推荐我这个毫无媒体经验的人到某热门财经杂志应聘。
我相信,最终,主编是对我丰富的个人经历感兴趣才录用我的:工科出身、当过船舶公司技术员、海员、外企运输业务经理,自创外贸公司……其实,我的全部履历都和文字不沾边。这一回,经常为我四处跳槽而担忧的老妈居然评价:“做记者可能更符合你的个性。”我突然想说,妈呀,您这话晚说了十多年。
记得当年高二文理分科时,许多同学都根据自己文科或理科方面的优势,顺理成章选择,偏偏我各科成绩在那个偏僻小山城惟一的重点中学常常名列前茅。于是自己决定学文科,考新闻系,当时想法很简单:毕业后当记者,不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决不窝在一个旮旯死守。可父母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学理工科有门“手艺”,什么年头也饿不死。因此,尽管极不情愿,最终我还是遵从父母的意愿。
可是,上大学后不久我就发现,自己的性格离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相差甚远。我从小做数学题就只列方程式,懒得算,然后多半是边看闲书边等同桌答案。在大学,我从来就只会为一本书的偏颇论调激动,绝对不会因为解出一道物理难题而欣喜。天晓得我那些实验课的数据是怎样获得的!至少没有因为极其精确而被老师看出破绽,倒是常因为有目的的误差而得高分。至今我还清楚记得绘制图纸时烦躁绝望的情绪,这些图纸后来我全卖了废品。毕业前,我就明白自己绝对不是干技术的料。
也许骨子里不愿受太多束缚,所以总喜欢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有人评价我的选择总是充满激情与梦想。我至今还常常怀想当海员的那些岁月:和三五船员在海潮初平、残阳如血的傍晚,一边豪饮一边狂听罗大佑……我总是会为诗酒歌吟而激动,就算开公司,也属于另一种冲动。
当然,为了保持激情的生活,我也付出了相应代价,在历经一次次变迁之时,我那些在固定某处埋头苦干的大学同学们,通过数年努力,大多在某个大厂身居要职或成为技术权威,只有我仍然一路风尘,满面沧桑。
有时也会为此感喟。可是,过什么样的生活,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毕竟,要让我固守某处,从技术员一步步向高级工程师跋涉,非我所愿。由于当年年轻,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刻,才会有不断探索的过程。如今,求变的激情仍未消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开始寻找最感兴趣的领域,期望向纵深发展。我不知道做财经记者是不是最适合我的职业,但是我喜欢生命多姿的感受。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