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最早开始全面地研究光.他发现, 点光源发出光的强度随着被照物体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减弱.他还发现, 光从玻璃中折射到它与空气的界面上时, 如果入射角大於42 度, 就会发生全反射.
1621 年, 荷兰人斯涅尔(1591~1626)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
荷兰人惠更斯在波动光学上贡献最大.他发现了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 任意时刻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
牛顿在光学研究方面也是成果累累.他几乎总结了当时人們在光学方面的所有成果——反射、折射、干涉和颜色.他用棱镜分解了太阳光, 說明了白光中包含了7 种颜色光, 发现了牛顿环, 并定量解释了牛顿环和薄膜干涉, 还提出了对以后光学和物理学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问题.牛顿這方面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光学》一书中.根据他的大多数观点來看, 他似乎把光看作光源向各个方面阵阵簇射出來的粒子流.
红外线和紫外线
1800 年, 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在太阳光谱线的红外端以下所放的温度计明显地受到了热辐射, 从而发现了红外线.紫外线不会产生显著的热效应, 但却会产生一些化学效应.通过這个途径, 英国人沃拉斯顿和德国人缪勒(1809~1875)先后发现了紫外线.
1814 年, 德国人夫琅合费(1787~1826)用他制成的分光镜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夫琅合费暗线.他改进仪器后仔细观察, 暗线竟达几百条! 当他把分光镜对准月球、金星和火星时, 在這些星的光谱里也发现了那些暗线, 這一研究开创了天体分光学.后來, 基尔霍夫(1824~1887)和本生(1811~ 1899)对這些暗线的研究和解释表明, 它們同太阳上的元素成分有关.這一点, 开始从化学上证明, 天体和地球都是由同类化学元素构成的.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