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铁业的兴起

  • 日期:2010-02-23 14:40
  • 来源: 学生社区
  • 浏览:
  • 字体:[ ]
  我国古代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1972 年, 在河北藁城县出土了一件商代的铁刃铜钺.虽然其铁刃是以陨铁为原料, 但它表明当时的先民們已经对铁有所认识, 而且已能够进行锻打加工并和青铜铸接成器, 对陨铁的加工和铸接, 无疑都是在青铜冶铸作坊中进行的.我国人工铸铁技术发明於何时, 至今尚难断言, 但這项技术至迟始於春秋.在春秋战国之际和战国早期, 冶铁术先后出现了三项重大的发展, 它們是:

  (一)生铁冶铸技术.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 周敬王七年(公元前 515 年), 晋国铸造了一个铁质刑鼎, 把范宣子所作的刑书铸在上面.生铁的冶炼在冶金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欧洲一些国家在公元前1000 年前后已能生产块炼铁, 公元初, 罗马人已偶能得到生铁, 但多废弃不用, 直到公元14 世纪才使用铸铁, 其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道路.而我国古代只用较短的时间, 就实现了這一技术突破.

  (二)1976 年在湖南长沙出土了一口春秋末期的钢剑, 经取样分析, 它所用的钢是含碳量0.5%~0.6%的中碳钢, 剑身断面可以看出反复锻打的层次.這一新技术的出现给人們提供了比铁更为锐利、坚韧的原料.它对於农具、手工工具, 尤其是兵器质量的提高, 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对洛阳水泥厂战国早期灰坑出土的铁锛和铁鎛的考察表明, 它們都是生铁铸件经柔化处理而得的产物.铁锛是经过较低温度退火得到的, 它是白心韧性铸铁或铸铁脱碳钢件的前身或初级阶段的产品;铁鎛则是经较高的退火温度和较长的退火时间处理的, 是迄今为止我們所知道的最早出现的黑心韧性铸铁铸件.欧洲到1722 使用白心韧性铸铁, 黑心韧性铸铁在19 世纪於美国研制成功, 而我国在战国时期已能生产這两种高强度铸铁, 比欧美要早两千年以上.

  春秋末和战国初年, 冶铁业还主要集中在几个地区, 而在战国中后期, 冶铁业则已在十分广大的地区普遍建立起來, 成为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其生产规模也大为扩大.如山东临淄的齐国故都冶铁遗址的面积达40 余万平方米.這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铁手工业中心, 如宛(今河南南阳)、邓(今河南孟县东南)、邯郸等等, 出现了魏国的孔氏、赵国的卓氏、齐国的程郑等一批因冶铁致富的大铁商.铁器的使用推广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