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 发现了一口水井.這口水井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口水井.最初的时候, 那里是一个小水坑, 遇上了干旱, 水坑的水慢慢地变少了, 不够用了.怎么办呢? 有位聪明人对大家說: "我看這样吧, 咱們往下挖, 或许能挖出够用的水來."
挖了没多久, 人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這井壁上的泥老往下掉, 挖井人坐在井边商量.最后, 大家一致认为, 有一个主意不错, 就是先往坑的四边各打入一排木桩, 形成一个方形的木桩墙, 然后再把木桩墙里的泥土挖出來.這样, 井就能很容易地挖出來了.可是, 用着用着, 那水井的木桩墙受后面泥土的压力, 渐渐地朝水井里倾斜着, 不久就要倒塌了.於是, 大家又聚在一块, 商量对策.结果, 还真的商量出了个好方法: 他們做了个方木框, 把它套在方木墙顶端的里面.木排又站直了, 而且再也不向里倾斜了.
這方法现在看來简单不过了, 但简单并不一定不科学.尤其是在七千多年前, 人們能想出這个主意, 不能不說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直到现在, 有些地区打井, 还采用這种方法.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