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赖宁雕像遭拒折射少年英雄树立难现状(2)

  • 日期:2011-08-25 09:12
  • 来源: 网友网
  • 浏览:
  • 字体:[ ]

  据《中国少年报》的一份资料介绍,1949年至1985年涌现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中,经中央和省一级表彰的有36人,其中救人、救火、救牲畜、救火车及与坏人斗争的,有33人,占91.7%,5名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榜样,事迹都是与风雪搏斗保护牲畜。

  对上述数据,孙云晓当时就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我们树立的这些榜样,事迹虽然十分感人,但就事迹内容而言,是否狭窄了一些?这与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需求是否适应?我们突出宣传了献身精神,是否偏重了宣传“勇敢”而忽略了宣传“机智”?我们是否过于着重宣传少年儿童榜样的业绩,而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注意不够?

  30岁的公司职员小徐这几天受到“微博”上掀起的各种有关赖宁事迹讨论的“点拨”,开始怀疑自己过去深信了近20年的英雄故事。“有人说赖宁爸爸是干部,有人说赖宁其实不是去救火的,全都乱了。”支持小徐偏信“传言”的是她脑海中残存的、对课文的印象,“课本上当时说赖宁牺牲的时候还保持着扑灭大火的姿势,现在想想是有点‘假’。”

  比较严重的后果,表现在现代小学生身上,即一部分孩子对“少年英雄”态度淡漠,对“明星组合”热情如火。

  少年儿童对偶像的认知停留在“长得帅”

  初一学生罗拉(化名)每天上学都戴着耳塞,边走边唱,她最喜欢“东方神起”和“至上励合”两个男子组合。她每天上微博,第一件事儿就是关心偶像当天的活动情况,歌迷会、粉丝QQ群里都有她的朋友。

  在她的词典里,压根儿就没有“少年英雄”和“英雄少年”这些词,作为一名“微博达人”,她也不怎么清楚“赖宁塑像”事件。如果你问她,成为她“偶像”的标准是什么,她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帅”。

  团上海市委少年部在2009年4月公布的一份《上海少年儿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的调研资料显示,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少年儿童因其年龄原因存在偶像崇拜的倾向。

  文艺和体育明星最受推崇,如周杰伦、S.H.E、TWINS和刘翔、姚明、小罗纳尔多等。孩子们的偶像崇拜有一定盲目性,22.2%的人认为崇拜偶像是因为其“长得帅”,10.6%的人是为了“寻找和同伴共同谈论的话题”。

  同时,少年儿童也逐渐地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消费群体。在电视节目中,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奥特曼等国外动画形象深受少年儿童青睐。

  一位曾经参与修改小学语文教材的资深教师告诉记者,在大众传媒的深度影响下,树立少年英雄、宣传少年英雄并非易事,“和平年代下,遴选故事感人、又要配得上‘英雄’称号的青少年本身就很难,就算找到这么一个英雄,宣传起来也不容易,孩子们都会上网了解情况,稍有差错就容易被误解。”正是面对这一态势,现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开始尝试通过海选评出大家身边的各种榜样,让众多平凡又有着诸多闪光点的人物组合成一个群体,来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这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上海的报告显示,网络以35.7%的占比成为少年儿童最常用的课外阅读方式,其次为影视31%,书籍17.4%。还有一些地方,尝试运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将英雄人物动漫化,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故事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这些英雄人物中,当代的最新英雄形象还是很稀少。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