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征兵办副处长李促农表示,将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满足不同层次高学历青年需求
针对近几年来北京征兵的变化趋势以及今年北京兵源的特点,市征兵办副处长李促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今年扩大招收大学生入伍的规模,其初衷并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
■ 对话人物
李促农 北京市征兵办副处长,参与和分管北京市征兵工作10多年。
●对有崇高理想的人,不一定要在物质上亏待他,这是文明社会的体现,也是国家进步发展的体现。
●不是为了缓解就业来征大学生入伍,大学生基数这么大,招新兵的影响微乎其微,从军队来讲,主要还是要各种激励手段和措施,来提高高素质青年入伍参军的积极性。
●在以前,体罚可能作为个别现象在军营存在,这几年基本杜绝了,家长应该可以放心。
●一个学校可能只有20个人,甚至两个人,征兵入伍也要满足他们的理想,照顾他们的利益。
为利益入伍不是主流
新京报:今年报名登记情况如何,有什么特点?
李促农:比往年略微增长,尤其是高校的学生多了,但北京作为直辖市,直线式的增长还是不大现实。今年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高学历青年报名的多,咨询的多,热情很高。以前咨询报名的普通本科生很少,今年明显增加,本科以上的,尤其211重点院校的学生。以前绝大部分是高中生和初中生。从去年开始,彻底没有了初中生。另外,报名青年中会电脑、驾驶以及各种才艺的多了。
新京报:兵源素质提高,除对军队的影响外,其他方面还有影响吗?
李促农:除了提高军队素质,还有一点就是士兵退伍后能更加适应社会和市场。初中生和大学生退伍后找工作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回来后就业好,发展好,这对征兵也是良好的导向,形成良性循环。如果都是层次最低的去,回来不好安置,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新京报:据了解,北京中心城区征兵的难度越来越大。今后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征兵会不会越来越难?
李促农:今年总体还是可以的,局部地区征兵冷热不均现象仍然存在。如老城区,人口本来不多,年轻人又大多迁出去了,只剩下老人。此外,北京升学率高,就业渠道多,可选择的余地多,这也造成部分地方征兵偏冷。但从整体情况看,目前还比较平稳。
新京报:今年,针对大学生入伍,全国和北京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是不是利益驱动的?
李促农:不能否认物质利益的作用。落实到个体,来参军有不同的考量,单纯考虑物质利益的,不是没有,但不是主流。绝大部分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譬如北大的学生,这一点补贴相比工作的收入,损失可大了。而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有更多选择机会,以前大学生有参军的理想,但实现不了。对有崇高理想的人,不一定要在物质上亏待他,这是文明社会的体现,也是国家进步发展的体现。
新京报:有人说增加征集大学生一个原因是现在就业困难,缓解就业压力?
李促农:从客观上可能会起到这个作用,从主观上,也有一定考虑,但不是主要的,不是为了缓解就业来征大学生入伍。大学生基数这么大,招新兵的影响微乎其微,从军队来讲,主要还是要各种激励手段和措施,来提高高素质青年入伍参军的积极性。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