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娃小龙:
上网对我还有点难
杨小龙(化名)
江苏省灌云县界南小学六年级男生
【触网经历】
第一次听到“上网”这个词,小龙还在读四年级。同学们口中谈论的“QQ、跑跑卡丁车”这些名词,是他对网络的第一印象,而与上网这个词相联系的地点是“网吧”。
五年级的时候,小龙在同学的“怂恿”下,第一次去了网吧,因为什么都不会,一个小时里最大的“收获”,是申请了一个QQ号。
“无聊”,他这样形容第一次“触网”经历。
两年时间里,小龙只上过三四次网,而且都是在假期里。按规定,网吧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有一些网吧不管这些,仍放小龙他们进去。小龙学会了玩“跑跑卡丁车”,但他说:“玩不好,不觉得有多好玩。”除此之外,他会看看桌面上别人下载好的电影,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有,包括根本不适合小孩子看的成人电影。现在小龙每次上网不超过一个小时,因为上网的费用是自己的零用钱,2元一小时对于他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昂贵”。
“上网”在小龙的生活里是禁忌词汇,不能让老师知道,也不会跟家长提。所以他千叮万嘱不要提他的真名。同学们关于网络交流的话题,也多是那几位“精通电脑”同学挑起的,这些同学,有的是家里有电脑的,有的是经常去网吧的,不过人数不多,小龙他们班里也就两三个。
小龙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上网”对奶奶来说可是个新鲜词,奶奶觉得,“上网”就等于“去网吧”。奶奶说:“网吧不是小孩该去的地儿,不光花钱,若真要是上瘾了学习肯定就完了。”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