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开阳” 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哪个不是在超出常人的训练中进步,勇敢的战士,哪个不是从流汗流血的摔打中成长,教练的冷酷和严厉其实是负责的表现。如果说教官有什么不对的话,就是太过心急了,下手太狠了。
四川新闻网周老师 惩戒教育、苦难教育、励志教育……很多好的教育思维到了某些老师那里,都只变成了两个字:暴力。孩子们学到的除了粗鲁的待人方式和粗暴的言语外,就是在家长不在时如何投机取巧来逃避挨打而已。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独、撒谎和情绪压抑等不正常的性格。
腾讯网“七彩阳光” 孩子的个体有差异,怎么可以这么暴力?
魔鬼训练营谁来管
中新网社区“苗丽”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有些老师和社会教育机构人员却将此法置若罔闻。应该像打击醉驾那样,对此来一场严打。
农博网“张英” “励志教育”变为“棍棒教育”,说明涉及此方面的“培训”很杂很混乱,必须尽快进行规范;更说明有些社会培训机构,已经沦为孩子心中的“魔鬼”,必须立即关停。防范暴力体罚,社会培训机构不能成为盲区。
凤凰网“韩生” 要在某些国家,这样的父母会被剥夺监护权,这样的教育机构早就依法取缔了。可奇怪的是,广州南沙出了人命的戒网瘾训练班,居然不停办,居然要孩子写“SOS”向窗外呼救……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