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籍贫困生外地上大学可在京贷款 期限可达14年

  • 日期:2009-08-04 23:0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资料图片:贫困大学新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通过学校设立的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记者 王鹰 摄

北京:全面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 

   新华网北京8月3日专电(记者 李江涛)北京市全面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北京籍考入京外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个学生每学年可申请贷款金额最高达6000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4年。考入在京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记者从3日召开的北京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启动大会上获悉,根据北京市财政局、教委、民政局等联合出台的《北京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北京籍考入京外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个学生每学年可申请的贷款金额最高可达6000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4年。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补贴,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学生毕业后两年为宽限期,宽限期内只付利息,不还本金,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偿还本息。考入在京高校(含中央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然实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同一学年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不能重复申请。

    政策还规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区县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申请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8月。

申请贷款金额最高为6000元 贷款期限最长达14年

    8月3日,北京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正式启动,今年起,凡考入外地高校的京籍贫困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学年可申请贷款金额最高为6000元,贷款期限最长达14年。

    据了解,以往高校的助学贷款因大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银行后续管理难度大,学生违约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个别大学生恶意不还贷的现象,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则在身份认定、信用约束上,避免了大学生毕业后就失去联系。

    北京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由市财政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市银监局联合启动。按照规定,北京籍考入京外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此贷款。每个学生每学年最高可申请6000元的贷款,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4年。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补贴,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负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