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表示同意, 於是就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 封存在於金匮里, 叫一名宫女保存起來, 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但, 這个"金匮之盟"的真伪, 是很值得怀疑的.
(一) 杜太后去世的时候, 赵匡胤还只有34 岁, 正值壮年, 這时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已经14 岁了, 转眼就是大人了, 即使是赵匡胤三五年后去世, 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 岁孤儿的群龙无首的局面, 以杜太后之贤明, 绝不会出此有悖纲常的下策.
(二) 如果真有"金匮之盟", 太祖去世的时候, 光义完全可以公布出來, 堂堂正正地当皇帝, 可是他没有這样做, 直到众论哗然后的第五年, 他才如梦初醒地记起了這件似乎被遗忘的旧事, 并且煞有介事的列举证人, 公布誓約, 人們不得不怀疑, 這所谓的"誓約", 是不是为了内部斗争的需要而临时炮制出來的鬼话.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