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史载简略, 对郦道元的生平事迹资料疏缺.《魏书》、《北史》郦道元传中, 均不载其生卒年代, 因而对郦道元一生中的重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明清以来, 研究《水经注》不乏其人, 唯独对其作者缺少系统的探索, 以致他的生年至今还是个谜.其实搞清郦道元生年对研究他的经历、思想、学术等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然而, 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的人还不多.目前各种辞书、专著、人物传记和报刊中, 凡述及郦氏生年时都打上问号, 当然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说法是清末民国初杨守敬认为道元卒於北魏孝昌二年 (526 年) , 年42, 上推生於太和九年 (485 年) (见《水经注疏·巨洋水》) , 另一种说法认为郦道元的父亲郦范约生於北魏神麔初 (428 年) , 男子30 而娶, 10年而字, 从而推测道元生於皇兴元年 (467 年) (丁山《郦学考序目》, 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32 年) .还有一说认为史载郦范太和中任青州刺史时道元为总角之年, 假定郦范任职於太和二年 (478 年) 至太和十二年 (488年) , 则总角之年如在三四年, 推断道元生於和平六年或皇兴元年 (466——467 年) , 如在十年左右, 则生於延兴初年 (472 年左右) (赵贞信《郦道元之生卒年考》, 载《禹贡》七卷一二三合期, 1937 年) .也有以道元生年为北魏皇兴三年 (469 年) 说 (日本1955 年出版《世界历史事典》23 卷) 等.
上述几种说法, 以赵贞信之说在学术界几成定论, 在我国的公开出版物中有关郦道元的生年均采用此说, 如《辞海》: `郦道元 (466 或472? ) ';侯仁之、黄盛章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水经注'选释的说明中: `至於道元生在何年, 史无明文, 据推求或在北魏和平六年 (465 年) , 或在延兴二年 (472 年) , 享年五十六岁或六十二岁.'直至1980 年赵永复发表了《郦道元生年考》 (载《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 一文, 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杨守敬谓道元卒年42 岁, 上推其生年为太和九年有误.据《水经·河水注》道元自叙太和十八年 (494 年) 任尚书郎, 曾随高祖北巡, 依杨说道元生於太和九年, 时年仅10 岁, 显然是不正确的.丁山之说原系推测之词, 论据较薄弱.赵贞信之说主要的根据是郦范任青州刺史的时间, 但他所考据郦范可能任青州刺史前后达10 多年, 考虑到对道元总角估计也会有出入, 因此, 郦道元的生年前后就要相差更多, 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够精确.文章对太和共二十三年历任青州刺史的人逐加考证, 从而确定郦范任青州刺史的时间为太和八年 (484 年) 至太和十二年 (488 年) 间, 比赵贞信之说前后缩短七八年, 另对郦道元总角之年 (古人在未成年前儿童之称谓) 加以论证, 据《水经·巨洋水注》: `先公以太和中, 作镇海岱, 余以总角之年, 侍节东州, 至若炎夏火流, 闲居倦想, 提琴命友, 嬉娱永日, 桂笋寻波, 轻林委浪, 琴歌既洽, 欢情亦畅…….'这时道元正是少年时期, 杨守敬以道元总角之年为15 岁, 赵信假定为十四五岁, 与实际情况相差不远, 但哪范任青州刺史约4 年, 因而要确定道元15 岁时是在郦范任职之初或任职之末.据《水经·灅水注》、《魏书·穆罴传》等, 道元任尚书祠部时与宜都王穆罴同拜北郊, 其时间约在太和十四五年, 郦道元15 岁时似在郦范任职青州之初.如在任职青州之末, 太和十五年时道元尚未成年, 不可能任尚书祠部之职.据上得出郦范在太和八年至十二年间任青州刺史, 如太和八年时道元为15 岁, 由此上推, 当生於皇兴四年 (470 年) 左右.这一说法提出了郦道元生年的确切年代, 是以前所不曾有的, 但能否推翻赵贞信几十年来的传统说法, 尚需经学术界的认可.有人就不同意用总角之年用以推定郦道元的生年.陈桥驿在《郦道元》 (载《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一文中指出: 郦道元生於何年, 历史上没有记载, 由於`总角'一词泛指童年, 并无确切的数量概念, 所以无法由此推算他的出生年代.历来不少撰述, 都曾引过这一段文字 (按指上文所引《水经·巨洋水注》载郦道元`总角之年'的材料) 推测郦道元的生年, 其实都并不可靠.虽然作者没有提出郦道元当生於何年, 但显然他是不同意以上诸说中推断的观点的.由此, 在没有发现新的材料之前, 用确凿的证据, 提出一个比较符合郦氏生年的实际情况, 真正揭开1500多年前的谜底, 恐怕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王天良)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