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路易斯·W·阿尔瓦雷斯, 根据他的儿子地质学家瓦尔特送给他的一块来自意大利的6500 万年前的沉积岩, 提出了`碰撞理论'假说.阿尔瓦雷斯认为, 这块岩石是一个天外物体撞击地球的碎块, 他计算出这个天外物体的直径大约6 英里, 由於某种原因, 这个庞然大物与地球相撞, 释放出相当於美国和前苏联所有核武器总能量的一万倍的能量, 碰撞激起了几百米高的尘埃, 并造成一场含有浓缩铱的尘雨, 尘埃将阳光遮蔽达数日之久, 使光合作用停止, 导致气温骤降和长时期的黑暗, 恐龙和大批生物死於饥饿和寒冷.
1983 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戴维·M·罗普和约翰·塞考斯基、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马克·戴维斯和物理学家理查德·马勒、普林斯顿进修学院的轨道动力学专家皮埃·哈特等人根据他们各自的研究, 共同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周期性大灭绝说, 又称`尼米西斯'说 (Nemesis) .他们认为, 这种生物大灭绝是周期性发生的, 每隔2600 万年发生一次 (据计算, 下一次将在1300 万年以后发生) .原因就在於神秘的太阳伴星——尼米西斯星 (尼米西斯是希腊神, 专司惩罚骄横跋扈者, 恐龙当然也在受惩之例) , 这是一颗黑暗的、至今还未被发现的星, 它也许是颗在20 万亿英里以外的红巨星, 它的亮度不够, 用高倍数的双筒望远镜也看不见它.这颗星每隔2600万年至3000 万年在距离太阳系外围经过, 受这颗`死星'的引力摄动, 冥王星外面轨道上有近十亿颗慧星组成的星雨进入了太阳系, 一颗或不止一颗慧星击中了地球.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相撞是由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X星的椭圆形轨道引起的.也有人提出, 周期性大灭绝是由於太阳系围绕银河中心运动时, 越出和跌入银河系平面产生的引力变造成的, 这种变化周期为3300 万年, 与2600 万年相近.
然而, 最近有些科学家认为, 无论是尼米西斯星、X行星, 还是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相对运动, 都不至於造成如此明显的引力改变, 不会造成小行星周期性地和地球相撞.同时, 是否存在生物大灭绝的周期也令人怀疑, 因为到目前为止, 还未曾发现确凿可信的化石证据.
上述种种恐龙灭绝的假说中, 还是阿尔瓦雷斯的`一次冲击, 一次灭绝'理论较为圆满.前不久, 美国天文学家胡多维克、植物学家詹斯和一位18岁的高中生戴凡波特共同研究后指出: `陨石中所含的镍元素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因.'
戴凡波特曾采用胡多维克提供的陨石碎片来调制水耕溶液, 意外发现: 胡萝卜种子的生长情况极差, 本来应为绿色的嫩芽竟长成黄棕色.后来胡多维克和詹斯发现: 陨石中含量丰实且溶於水的镍元素不利於植物生长.
有人提出: 这会不会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因? 他们立即朝这个方向研究.已知当时造成恐龙灭绝的陨石直径为10 公里, 其密度为每立方米3 吨.以此推算, 降落的原子尘中的镍含量约在130-1300ppm, 这些镍又从水中进入植物体, 使植物遭到毒杀, 於是恐龙也跟着灭绝了.最近, 在与恐龙灭绝年代相近的地层中, 人们发现了含量异常高的稀有元素铱.由於地壳中铱的含量极少, 这似乎也能作为来自外太空冲击的一个旁证.
以上诸种说法各执一词, 相持不下, 恐龙灭绝的原因, 只能有待於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潘顺利)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