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关於蔡伦造纸的说法与其他古文献记载有很大出入, 关於蔡伦事迹的最早历史记载, 当推东汉时官修的国史《东观汉记·蔡伦传》.它是曹寿、延笃等人於东汉桓帝元嘉元年所撰.这距蔡伦之死不到30 年.《东观汉记》一书在隋唐时代尚存, 宋元以后方失佚.今传本是后人所辑录, 已失原书之真.查隋代虞世南《北堂书钞》 (卷一○四) 、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 (卷五十八) 、徐坚《初学记》 (卷二十一) , 引原书《东观汉记·蔡伦传》, 均作: `黄门蔡伦, 典作尚方作纸, 所谓‘蔡侯纸’也.'原书只说蔡伦主管 (即`典') 少府所属尚方造纸, 根本没有蔡伦发明纸的意思.蔡伦於公元75 年入宫为宦官, 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尚方令、龙亭侯、长乐太仆, 最后於公元121 年因卷入宫廷内讧而服毒自杀.故所谓蔡侯纸实出於尚方内众工匠之手, 而决非身为尚方令的蔡伦所亲制.封建时代将蔡伦奉为`纸神', 建祠修庙, 焚香祭祀, 自然是神化了蔡伦.但贬低蔡伦在造纸史上的历史作用也是不对的.尚方令蔡伦组织尚方扩大造纸原料来源, 制作价廉物美的良纸, 以代替旧书写材料竹简和嫌帛.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
然而, 近代西汉麻纸的发现, 给东汉蔡伦造纸说以巨大的冲击.已故的考古学家黄文弼於1933 年在新疆罗布绰尔古烽燧遗址掘得一片西汉中叶的古纸.从外观看为粗糙的麻纸, 大小为4×10 厘米 (报道误为40×100 厘米) .可惜此片古纸当时未作分析化验, 后又毁於30 年代战火, 现仅存此照片.1957 年5 月西安市东郊灞桥又出土一叠西汉前期古纸, 呈米黄色, 质地粗糙, 已成碎片, 最大的一块长宽为10 厘米.纸上有明显的布纹, 并附着绿色铜锈老斑.经反复检验, 其主要原料为大麻, 夹杂少量苎麻.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现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它不是考古工作者按科学方法发掘的, 对它是否为汉纸表示怀疑.
1973 至1974 年, 甘肃汉居延遗址又发掘出两张西汉后期的麻纸.它再次证明了造纸法是西汉劳动人民的创造.迄今为止出土的西汉古纸数量不多, 并且纸都作为杂用.目前尚未发现西汉用於书写的纸张.因此发掘更多的西汉古纸, 成为解开造纸术起源之谜的关键.除以科学方法考古发掘外, 尚应重视对古纸的分析化验工作.
学术界关於造纸术起源的分歧, 还在於对古籍中关於造纸的主要记载看法不同.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出现`纸'字.最早解释纸字含义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倡导最初的纸是以丝絮为原料, 按漂絮原理而制成的说法.而也有学者认为絮纸没有强度, 从技术上否定用丝絮造纸的可行性, 因此关於造纸文献资料的搜集、考证, 并与考古发掘相印证, 仍然是很重要的.(王庆余)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