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秦兵马俑的主人究竟是谁?

  • 日期:2009-11-08 08:4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秦始皇陵坐落在距西安30 公里的临潼县城东, 南倚骊山, 北临渭水, 气势宏伟.1974 年3 月, 在秦始皇陵东侧发现大型兵马俑从葬坑,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旅游者的高度重視, 甚至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从葬坑, 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严整, 结构奇特.如现开放的一号俑坑, 从葬的陶人陶马約6000 余件, 同真人真马一般高大.這些陶俑, 依坑排列, 面向东方, 形成一个长方形军阵.俑坑东端有210 个武士俑, 手执弓驽远射兵器, 三列横徘, 似为前锋部队.其后, 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 一个个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 同35 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 个过洞里, 排列成38 路纵队.南北兩侧和西端, 各有一排手执弓驽的武士俑, 似侧翼卫队."强弓劲驽"的战袍俑是秦陵部队的外围, 蹲姿射俑系后备军.数以千计的陶人, 每个身高1.86 米左右, 容貌不一, 神态各异,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陶人的职务、兵种和性格, 从其装束、体态、脸型、神情、手势以至细微的发须变化, 可略辨一二.

  秦兵马俑的主人是谁?自1974 年发掘以來, 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当是秦始皇, 這一队伍整肃、装备齐全、威风凛凛、气壮山河的阵容, 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

  但是, 近几年來, 学术界有人对這一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陈景元在《大自然探索》1984 年第4 期发表题为《秦俑新探》的文章, 对举世瞩目的秦兵马俑的主属問题, 提出了大胆而全新的见解.作者指出, 有关秦俑主属這一重大结论性命题, 并未有人依据可靠的材料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过准确、系统而周密的论证.文章列举和分析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疑問和矛盾现象, 明确地否定了秦始皇是兵马俑主人這一当今流行的說法.如过时的军阵: 在一号坑、二号坑里, 大量的卒兵围绕战车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大小方阵, 战车兵又是這支部队的主力, 而车战则是這支部队最基本的作战方式.但在《文献通考》、《菽园杂记》、《淮南子》、《史记》等古籍中, 秦始皇时期只有大量使用步兵和骑兵的记载, 几无进行车战的痕迹.可见它与兵马俑這个军阵队伍毫无共同之处, 却有天渊之别.又如奇特的武士: 俑坑里所有要冲锋陷阵的武士, 有的精梳各种发髻, 有的头戴一顶软帽, 而攻坚作战中自身防卫所必需的头盔, 一个都未准备, 大量武士没有护身铠甲.這样的武士是没有战斗力的, 說這是秦皇横扫六国的精锐之师, 令人费解.又如违禁的兵器: 秦军以精良的钢铁兵器更新了装备以后,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 年, 下令收缴全国铜制兵器, 运人咸阳, 悉数銷毁, 铸成12 个重各24 万斤的大铜人.之后, 任何人继续收藏铜戈、铜剑, 就是一种罪死不赦的犯上行为.二号坑内有铜剑剑头, 谁敢用這种陈旧、劣等的兵器去給秦始皇作陪葬之物?又如犯上的服色: 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立即"改正朔, 易服色", 规定了"衣服、旄旌、节旗, 皆尚黑"的制度.而俑坑里几乎所有的武士俑, 从上到下身穿大红、大緑的战袍, 紫色、蓝色、白色的长裤, 真是五颜六色, 异常鲜艳, 哪里有一丝一毫"尚黑"的意味.

  作者进一步比较了殉俑制度的异同, 考证了铜钺年代的顺序, 追溯了大多数武士俑独特的头冠和发髻的本源, 并根据武士俑身上发现的铭文的判读、氏墓地的探究以及旧楚军队的分析, 指出這个大型兵马俑坑的真正主人是秦始皇祖上秦昭王的生母、曾在秦昭王时期专权达41 年之久的秦宣太后.从而把秦兵马俑坑的实际营建年代前推了半个世纪左右.

  在1984 年召开的秦俑发现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 专家、学者专门讨论了秦兵马俑的主属問题.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秦始皇是秦俑的主人.

  秦俑考古工作者秦鸣在《文博》杂志1985 年第1 期以《秦俑坑是始皇陵的陪葬坑》为题, 坚持原有的看法.秦鸣认为, 从坑内文字资料、坑内遗物、遗迹、秦陵的整个布局、俑坑威武雄壮的军阵分析, 俑坑西北角一座级别较低的墓葬至今尚难断定是男是女, 根本与宣太后无关, 但可以肯定俑坑的主人不是宣太后, 而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对俑坑修建於秦始皇时代同秦鸣并无异议, 但对俑坑的性质提出不同看法.他在同一期《文博》上以《秦俑之谜》为题撰文說, 近年秦俑坑虽然出土文物甚富, "但至今尚未发现有能够证明秦俑坑为秦始皇陵园一部分的文字资料", 秦国时仍有以活人殉葬的旧习, 制造如此大型俑坑似无必要.此外, 在坑内第一次出土的几千件兵器中铁器极为罕见, 這与当时已很发达的冶铁水平是不相称的.因此, 秦俑坑并不是秦始皇陵园建筑中的一部分, 而是属於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物, 可能称之为"封".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1985 年第2 期发表刘修明的文章, 对陈景元的观点提出商榷.他說, 在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属於秦始皇时代的三年、四年、五年、七年的"相邦吕不韦戈", 还有十四年、十五年、十七年、十九年的"寺工"长铍 ("寺工"为秦朝官署名, 专铸陵园陪葬用的兵器) .許多带铭文的兵器出土时土层未乱.有考古常识的人都知道, 比宣太后晚五十年的兵器是不可能跑到宣太后的陪葬坑里來的.他认为兵马俑坑的主人是秦始皇.那么, 宣太后氏的葬地在哪里呢?《史记》里明文记载: "宣太后死, 葬芷阳骊山."据考证, 芷阳在今临潼韩山谷洪庆一带 (在骊山北麓) .這里有几座高大的封土冢, 还出土有"芷"字的陶文.這同在骊山北麓的始皇陵及其陪葬坑, 方向相反, 相距甚远.陈景元指出的兵马俑坑西侧的凸字型小墓, 决不是宣太后墓, 很可能是始皇陵的一座从葬墓, 或是兵马俑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