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谁能揭开“莎士比亚”的真面目?

  • 日期:2009-11-08 08:4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威廉·莎士比亚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 世纪到17 世纪英国的时代现实, 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更是奠定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

  "巨人"

  地位, 就像我国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一样,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化史上雄視百代, 研究莎士比亚作品早已在国际上成为一种专门的学問, 人称"莎学".莎士比亚的名字早已越出国界, 成为各国人民所崇敬的"世界文化巨人".

  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7 部戏剧、154 首十四行诗和兩首长诗.除了兩首长诗是他生前发表的以外, 其余的全部作品都是他死后由别人搜集整理后陆续問世的.最令人生疑的是, 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 他的身世却有許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地方, 他本人未曾留下只字片言, 有关介绍莎士比亚生平事迹的材料奇缺.当时, 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确說明那些作品是演员莎士比亚创作的.在莎士比亚去世时, 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視, 没有一个人按照当地习俗为他的逝世写一首哀诗.

  於是, 人們自然会提出"莎士比亚真有其人吗"這样的疑問: 以演员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发表的那些惊世之作, 究竟是他本人写的, 还是别人创作后用這一假托的笔名发表的.即使象拜伦、狄更斯這样的大作家也怀疑莎士比亚是否写过那些杰作."莎士比亚真伪之谜"是一个争论了几个世纪的未解之谜.

  在文化史界, 有人认为莎剧的真正作者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 "莎士比亚"只是伊丽莎白女王假借的名字.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許多主角所处的环境与女王本人颇具相似之处, 女王知识广博, 语词丰富多样, 說话机智善辩, 所以反映在莎剧作品中的单词数量达21000 多个, 一般的人显然难以做到這一点.同时, 在伊丽莎白女王去世的1603 年以后, 以"莎士比亚"为名发表的作品数量明显下降, 在质量上也较前大为逊色, 人們设想這些很可能是女王早期的不成熟之作, 而在她死后由别人收集、整理后出版的.凑巧的是, 莎士比亚第一本戏剧集的出版者潘勃鲁克伯爵夫人, 恰恰又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至友亲信和遗嘱执行者.专家們认为, 通观莎士比亚作品的精彩语言与丰富剧情内容, 只有伊丽莎白女王才具有那些杰作的作者所特有的广博的学识、凝炼的语言和对於人們感情意志的高度洞察力.

  莎剧的真正作者应当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這是另一些学者针锋相对的见解.把哲学家培根的笔记内容和莎士比亚初版作品比较分析, 兩者有难以想象的相似之处.莎剧上至天文地理, 外及异邦他国, 内涉皇朝宫闱, 通达古今, 精深博大, 出身卑微并且从未踏进大学门槛的普通演员是不可能写作完成的.作者艺术功底深, 生活感觉广, 剧本情节生动感人, 语言准确优美, 全景式描绘了当时英国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各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提倡个性解放, 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 人物栩栩如生, 久演不衰.這种传世之作应当出於造诣精深的哲人培根之手更合乎情理.

  莎士比亚所处时代正是英国伊丽莎白王朝政治、宗教的变化动荡时期, 上流社会和达官显贵认为编剧演戏为有伤风化的耻事.但是, 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知识分子阶层仍有一些学者暗地里写戏演戏.迫於社会压力和公众的舆论指责, 剧本的撰稿者就虚构了一个"莎士比亚"的笔名.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相比, 弗兰西斯·培根文才出众、阅历丰富、善於思考、勤奋攻读, 理所当然是這些作品的执笔人.

  莎士比亚作品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谁?是伊丽莎白女王, 还是哲学家培根, 或者有其他人选, 众說不一.现在看來, 要否定莎士比亚的著作权, 就象要完全驳倒种种怀疑者一样的困难.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