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西汉南郡秭归 (今属湖北) 人, 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 时人也称她为明君和明妃.据传, 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 竟宁元年 (公元前33年) , 她年方17, 被汉元帝选入宫中, 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 深居后宫的官女們, 为了能被皇上幸召, 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 她們不惜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 一來不懂這些规矩, 所以没有备下這笔贿金; 二來自恃美貌, 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說, 画工毛延寿当画到王昭君的眼睛时, 便启口說: "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於点睛, 真是一点千金呀! "昭君对毛的暗示虽心领神会, 但她并没有买他的账, 相反讽讥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 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 点到了她的脸上.就是這么一点, 竟让王昭君在掖庭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這时, 恰好匈奴呼韩邪单於來朝, 要娶汉人女子为妻.元帝正苦於无法抵御匈奴的侵犯, 见到呼韩邪单於來朝求娶, 觉得正是开展政治和亲外交的好时机, 於是便赐給他五名宫女.王昭君久居深宫, 面见圣上无望, 积怨甚深, 听說匈奴前來求亲联姻, 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 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邪单於临别的那天, 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 光明汉宫.顾影徘徊, 竦动左右, 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把她留下, 可是怕失信於人, 只好忍痛割爱, 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 汉元帝由此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 遂有杀毛延寿等画工之說.
王昭君到了匈奴, 生儿育女, 尽了贤妻良母之责.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 呼韩邪单於驾崩.其前阏氏之子继位.根据匈奴习俗, 王昭君要嫁給他为妻.昭君不从, 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官.此时元帝己死, 成帝即位, 成帝敕令她从胡俗, 昭君无可奈何, 又成了后单於阏氏.据传, 王昭君积愁太深, 最后服药而死.
据传王昭君死后, 葬於匈奴, 墓地在今归化城南30 里处.北方秋冬草木枯落, 王昭君墓旁树木皆青, 方向朝南.杜甫诗有"独留青冢向黄昏"之句, 后传为"青冢".
从上面记传的情况看, 王昭君为何出塞应這样解释: 王昭君因自傲, 未买通画工毛延寿, 结果被丑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她久留宫中实在无聊, 於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 便出塞去和亲了.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 王昭君所以出塞, 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据传, 竟宁元年, 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选入宫中.宫庭画工毛延寿见其貌美非凡, 生怕已经沉恋於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 於是在画王昭君肖像时, 有意把她丑化了.汉元帝未能察觉.后來呼韩邪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 汉元帝原想以丑送人, 结果误將王昭君送了出去.当见到昭君其真面目后, 曾想反悔.无奈君主出言, 驷马难追.於是, 只得忍痛割爱了.
历史上一些文人认为毛延寿此举实在高明.汉元帝好色, 如果不把王昭君送出去, 她有朝一日得宠.就会变为妲已式的人物, 到时误国殃民, 后患无穷.有诗道: "延寿丹青本诳君, 和亲犹未敛胡尘.穹卢自恨嫔戎主, 泉壤相逢愧汉臣.玉骨已消青冢底, 香魂犹绕黑河滨.愁云晴锁天山路, 野花闲花也怨春."在這里, 毛延寿成了"忠臣唯有毛延寿, 能送名妃出宫门"的大好人了.
据正史记载, 王昭君出塞和亲, 对汉边疆的安宁起了良好的作用.《汉书·匈奴传》载: "王嫱字昭君, 赐单於, 号宁胡阏氏, 生一男伊屠智牙师, 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 立雕陶莫皋为复株絫若鞮单於, 复妻王昭君, 生二女; 长女云为须卜居次, 小女为当於居次.新都侯王莽秉政, 乃风单於, "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从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 昭君出塞和亲, 在呼韩邪父子当政时期, 汉匈关系和睦, 這說明政治联姻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是也有人认为, 汉室谋臣如云, 猛將如雨, 用妇人去安邦息事, 实在是有伤国体.有诗說: "当年遗恨叹昭君, 玉貌冰肤染胡尘.边塞未安嫔侮虏, 朝廷何事拜功臣?朝云鹤唳天山外, 残日猿悲黑水滨.十里东风青冢道, 落花犹似汉宫春."汉朝当时外戚宦官当权, 王昭君出塞"为救苍生离水火, 甘教薄命葬烟尘", 這与当时的汉奸李陵、卫律相比较, 功罪忠奸、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王昭君为何出塞虽众說纷坛, 但她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故事流传至今, 谁也不会有不同意见.杜甫诗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這是对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了.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