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雍正帝嗣位之谜

  • 日期:2009-11-08 08:3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清康熙帝驾崩以后, 第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 是按遗诏之言登位还是篡位, 众說纷纭.

  官书中记载,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冬至(初九)前, 胤奉命代祀南郊.当时, 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 "静摄"政权.胤请求侍奉左右, 但康熙因祭天是件大事, 命他应在斋所虔诚斋戒, 不得离开.到了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 這时才不得不破例把胤召到畅春园來.而未到之前, 康熙命胤祉、胤(七阿哥)、胤、胤、胤(十阿哥)、胤(十二阿哥)、胤祥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 向他們宣布: "皇四子胤人品极好, 令人敬重, 与朕很相似, 因此他肯定能够继承大统, 继承皇位."此时, 恒亲王胤祺因冬至奉命在东陵行祭典、胤禄(十六阿哥)、胤礼(十七阿哥)、胤(十五阿哥)、胤(二十阿哥)等小皇子都在寝宫外候旨.当胤來到康熙面前时, 康熙还能够說话, 告诉胤他的病情日益恶化的原因, 但是到了夜里戊时, 康熙就归天了.隆科多即向雍正宣布"遗诏".胤听后昏扑於地, 痛不欲生, 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则向胤叩头, 并劝他节哀顺变, 因此雍正就履行新皇帝的职权, 主持康熙的丧葬之事.雍正曾特别强调: 当日情形, "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从上面的情况來看, 雍正的即位是由父皇康熙的寿终正寝后才开始的, 是属於正常并且合乎法理的.对此, 清代官书众口一词, 都是同一个口径.后世有人根据雍正在品格、才干、年龄和气质上的众多特点以及雍正本人在皇宫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炼多年的特征, 康熙对雍正的认识和父子感情基础, 当时诸子争储互斗的背景, 还有康熙在死之前留下遗诏的在场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情节等來综合分析, 认为雍正根据皇父"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是合法即位的, 可信的.

  但是民间传說中, 雍正即位却是非法的, 是篡位夺权.

  早在雍正帝在世时, 社会上就盛传: 康熙帝要將皇位传給胤, 在他患病的最后几日, 曾经下旨要召胤回到京城, 但是胤的死党隆科多却隐瞒了谕旨.致使康熙去世当日, 胤不能赶到.隆科多於是假传圣旨, 拥立胤为皇帝.此所谓"矫诏篡立說"的由來.另外有一种說法讲, 康熙原來就有了手书, 要把皇位传給十四阿哥胤, 是胤把"十"改成了"於"字, 於是遗旨明明传位於胤, 却变成了传位於胤, 此所谓"盗改遗诏說"的來源.那么, 是谁來盗改了這个遗诏呢?有传說是雍正本人改的; 有的說康熙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 而隆科多將"十"字抹去了; 也有的說是由一些雍正府中所收养的武林高手所改写的; 又有的說是雍正的亲生父亲卫某参与改的......

  还有人认为, 康熙原本要在胤和胤兩人中选立皇储, 而最终胤被选中, 胤被任命为抚远大將军, 确实說明康熙选择皇太子时他是候选人之一, 而胤在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亲王, 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先后22次参与祭祀活动, 次数比其他皇子都多.此外, 康熙对胤之子弘历宠爱有加, 称赞其母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见, 雍正是后來居上的皇太子候选人.也有人认为, 临终时康熙本想让胤继承皇位, 但他远在边疆, 若將他召回再宣布诏书, 在空位阶段必定会引发皇位纠纷, 无奈之下只好传位於雍正.

  总而言之, 雍正继承皇位有着种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疑点.這些問题使一些清史专家耗费了很多的精力, 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可以說, 在没有获得新的可靠材料之前, 雍正的即位是否合法, 仍然是个谜.這不仅仅是因为雍正在继承皇位上有很多令人费解的問题, 而且他即位后的很多言行, 尤其是与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事连在一起, 更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