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中的李师师
据《李师师外传》记述: 李师师, 北宋汴京人, 是一个洗染工的女儿.汴京的风俗: 父母喜爱的儿女, 就送到佛寺去挂个出家的名儿, 叫做"舍身", 师师小时候也舍了身, 当时佛门弟子习惯称"师", 所以父母就疼爱地叫她"师师".
师师4 岁的时候, 父母双亡, 一个后來称做李姥姥的烟花女子收养了她.长大以后, 她色艺双绝, 在汴京各教坊中名列第一,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风流天子, 他不理朝政, 却热衷於琴棋书画, 声色犬马, 他听說李师师艳绝一时, 就想见见她.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徽宗叫太监张迪送去許多裘衣、彩缎、珍珠、金银, 假称是大商人赵乙, 李师师让他等了好久好久, 直到深夜才接见他, 态度傲慢, 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徽宗問她年纪, 她不答; 再問, 她把座位移得很远, 取下瑶琴, 独自弹起《平沙落雁》的曲子來.徽宗是精通音律的人, 只见她轻抹慢拨, 音韵淡远, 不觉忘记了疲倦, 才弹三遍, 鸡就叫了, 徽宗只好悻悻地离开.這是大观三年 (1109 年) 八月十七的事.李姥姥說: "赵客人礼仪不薄, 你怎能這样冷漠."师师說: "一个金钱的奴仆罢了, 我为什么要敷衍他?"
不久, 街头巷尾就传出了皇帝到过李家的新闻, 李姥姥听了, 吓得半死, 流着泪对师师說: "要是真的, 就要滿门抄斩了! "师师說: "不要怕, 他既然肯來看我, 又怎会忍心杀我?逛妓院的事, 皇上一定很忌讳, 决不会公开的."
果然, 赵佶不曾见怪, 春节的时候, 还送來一张蛇跗琴和白金.后來, 他們就交往起來了.师师喜欢的, 他都喜欢; 师师需要的, 他都备办, 他們在一起一会儿弹琴, 一会儿下棋, 一会儿写字, 一会儿作画, 愉快极了.
這年九月, 赵佶还画了一幅题为"金勒马嘶芳草地, 玉楼人醉杏花天"的画, 送給了她.为了來往方便, 赵佶以治安保卫为名, 围了一条通道, 直通李家, 叫做"潜道".从此, 赵佶同师师來往, 就不会再闹得沸沸扬扬了.
有一次, 宫内宴会, 嫔妃云集, 韦妃悄悄地問赵佶: "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 陛下喜欢得那样! "赵佶說: "没什么, 只要你們穿上一般的衣服, 同师师杂在一起, 就马上会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差别, 那一种幽姿逸韵, 完全在容色之外."
后來, 徽宗把皇位让給钦宗, 自号道君教主, 退居太乙宫, 同师师的见面就少了.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