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对诸葛亮智者形象的挑战

  • 日期:2009-11-08 08:3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诸葛亮, 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虽然不是罗贯中小说里的那种"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超人, 但他高超的人品、杰出的才能、光辉的业绩与献身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照熠熠的形象.在民间传說里, 他更是一个全能的智者, 是智慧的胜利和化身.

  但是,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诸葛亮也是一样.近年以來, 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诸多失误, 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对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短於奇谋, 因守过时战略

  公元207 年, 刘备谦辞厚礼, 三顾茅庐, 敦请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一鸣惊人, 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历來被誉为千古奇策.短短300 字, 对政治、军事、内政、外交以及当时形势和发展远景, 都做了透辟的分析, 在群雄混战之中, 提出了蜀汉开国与三国鼎立的长远战略, 真是高人一头.正是這一战略的前期方案的实施, 刘备才得以顺利地摆脱困境, 开创了蜀汉江山.

  然而, 這一战略的后期方案, 即逐鹿中原的方案却是错误的.他說: "天下有变, 命一上將將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將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由於這个分进合击的钳形攻势颠倒了主力和偏师的辩证关系, 结果棋差一着, 前功尽弃.西蜀的三大灾难: 关羽大荆州、刘备败夷陵和马谡失街亭, 一脉相承, 都可以在对策的后一部分找到原因.

  這一轻重倒置的根本原因, 又在於诸葛亮未能洞悉秦川、宛洛的形势和地位都已发生根本变化, 走了刘邦当年"暗渡陈仓"的老路.

  实际情况是: 汉献帝东迁后, 秦川已失去了号召全国的政治优势: 而"丘墟遍野, 十室九空", 凋敝的经济, 又不足以支持刘备逐鹿中原; 何况, 崇山峻岭, 宜守难攻, 兵轻则易被袭取, 兵重则劳而无功.刘备根据這一战略, 带重兵在秦川一线, 惨淡经营, 虽然也取得了败斩夏侯渊、退曹操的赫赫战果, 但仍是稽延时日, 一筹莫展.

  相反的, 荆州"沃野千里, 士民殷富", 上逼宛洛, 下控江吴.是一块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但由於腹地浅窄, 兩面受敌, 后援难继, 处境孤悬.进, 则可震撼中原; 退, 则將陷入绝境.

  公元219 年7、8 月间, 关羽在襄阳前线斩庞德, 擒於禁, 水淹七军, 威震华夏, 曹操吓得准备"迁都以避其锋", 形势大好.但是, 刘封、孟达近在上庸, 未曾协力, 张飞、赵云屯兵阆中、江州, 未來增援; 关羽倾巢北上, 后路空虚, 待吕蒙、陆逊"白衣渡江", 关羽就成了瓮中之鳖了.這一战略上的本末倒置, 失去的不只是关羽和荆州, 失去的是蜀汉政权唯一可以問鼎中原的战机.尔后的六出祁山, 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虚应故事了.

  王夫之在评价《隆中对》时正确提出, "蜀汉之保有宗社数十年者在些, 而卒不能与曹氏争中原者亦在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