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自立为帝后, 是勇担重任, 还是利欲熏心?武则天废唐改周, 自尊女帝, 有些人认为是因为她的魄力与才能.当时的情况是: 高宗无能, 中宗昏庸, 睿宗病弱, 武则天以她杰出的才能, 掌管着兵马大权, 治国安邦, 没有她, 唐王朝是难以为继的.武则天称帝, 是顺应历史潮流, 武则天一直心向唐室.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多次想当太子, 都被她严词拒绝, 她始终坚持立唐李宗室为太子, 因而也就谈不上野心.
也有人认为, 武则天称帝, 只是她个人野心与权欲的暴露.实际上, 她从來没有交实权給她的儿子, 怎知他們昏庸、无能?她从进入朝廷起, 就使用极残忍的手段开展夺权斗争, 怎說她没有政治野心?她杀皇后, 杀淑妃, 杀儿子, 杀女儿, 杀孙儿、孙女, 杀宫室, 杀旧臣, 杀得天昏地暗、万马齐喑.李唐的宗室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 然后, 她踏上他們尸骨垒起的宝座, 怎說她是心向唐室?事实上, 武氏集团只是她权力天平上的一颗砝码, 她既不为"武", 也不为"李", 她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 她为的只是自己.宫闱斗争, 乃至於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历朝都有, 只不过武后以她特有的机敏和阴毒, 开展得更为残忍罢了, 這种斗争, 并不包括改革与反改革的内容, 因而也没丝毫的进步意义.
(二) 用人的优劣.有人认为: 武则天的确在"唯才是举"上做过贡献.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如"自举""武举""试官", 等举措, 使揽才之门大开, 只要有真才能, 能实干, 即可委以重任, 如姚元崇、狄仁杰、裴行俭、徐有功、李昭德等.正是有這一批文臣武將, 唐王朝才得以继承和发展.
有人也认为, 武则天任人唯亲, 如武氏一族, 并无真有才干之人, 皆因血缘关系被封爵升官.而且, 武则天为铲除异已, 任用了許多酷吏, 如來俊臣、万国政、索元礼、周兴, 并屡获升迁.相反的, 先朝名臣名將, 偶有猜忌, 即驱杀殆尽, 這不是什么"任人唯贤", 而是"任人唯亲, 为我所用, 顺之则存, 逆之则亡"的路线.即如姚文崇、狄仁杰等人之所以能够保全, 也只是因为在主要方面能顺其所欲、为其所用罢了.
社会是否发展?有人认为, 武则天奖励农桑, 兴修水利, 减轻徭役, 使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执政前的贞观末年, 全国人口只有380 万户, 而她死时, 已达到615 万户, 没有安定的环境和经济的发展, 是不可能做到這一点的.
有人则认为, 尽管武则天颂布过重視农业的诏令, 而实际上没有付诸实施.高宗在世时, 一方面是贞观之治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是她的行为还受着宫室元老、社会舆论的制約, 社会经济尚能向前发展; 而一旦即位之后, 她把大量的精力用於诛杀异己及迷信活动, 浪费奢侈, 实则是激化了社会矛盾, 延缓了经济发展, 在她当政时期, 曾失掉了"安西四镇", 危害了国家统一.唐初经济发展呈马鞍形, 前有"贞观之治", 后有"开元盛世", 武则天执政时期, 正处於最低点, 哪里說得上社会发展?
孰是孰非, 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也許, 正因为如此, 她才下定决心, 立下那块不著一词而又耐人寻味的"无字碑"吧!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