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孙皓三国归晋
- 日期:2009-10-15 09:4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魏咸熙三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接替了相国权位,袭了晋王爵。同年年底,便示意魏元帝曹奂禅位,在洛阳南郊,司马炎顺利地登坛受了皇帝玺绶,改国号为晋,他就是晋武帝。曹奂被呼为陈留王,迁居于金墉城,魏国从此宣告结束,从武帝算起,历经五代帝王,一共维持了45年。晋武帝登位以后,平息了西部少数族的反抗,注重国内的安定,发展生产、讨好人民。司马炎一心想灭吴,完成统一大业。可是这时吴国还颇具实力,他想等吴国也像蜀国那样衰落下去时,再轻而易举地实现目的。吴国刚刚即位的是孙皓,他是由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二人拥立而登上帝位的,孙皓登位以后,粗暴骄盈,多忌讳而好酒色,濮阳兴和张布见群臣失望,也深为懊悔,结果有人将此事报告孙皓,孙皓立即将二人诛杀,接着又杀死了景帝孙休的妻儿,以绝后患。就在司马炎在北方接任相国后一个月,孙皓接到西陵督步阐提议迁都武昌的奏表,称观看天象,荆州有气云破扬州,于建业宫不利,孙皓听信了他的话,同意迁都。武昌远不如建业富庶,宫中大量消费,仍由扬州诸郡供给,民生更加艰难。第二年,便又迁回建业。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孙皓派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以吊祭司马昭为名,探听晋朝消息。晋武帝为麻痹孙皓,故意对东吴表示友好,热情接待使臣,二使臣信以为真,返回路上,张俨病死,丁忠便报告道:“北方毫无作战准备,弋阳(今河南横川县西)可袭而取之。”陆逊之侄、镇西大将军陆凯反对,他说:“北方刚灭了蜀汉,哪有不准备打仗的道理?之所以对我们友好,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我们轻率出兵,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车骑将军刘纂也说:“我也不相信哪国不作征战准备的。说不定是北方行诈。如今不妨派遣间谍,探清情况,若当真可攻,再打不迟。”孙皓听进了刘纂的话,没有出兵,却贸然宣布与晋朝绝交。孙皓回到建业,觉得孙权时造的太初宫只有300丈见方,不够气派,于是下令再造一座500丈见方的昭明宫,一下子大了将近三倍。他把造昭明宫视作国之大事,规定俸禄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进山去监督民伕砍伐木材。
他又破坏原有建筑,大开园囿,修建土山楼观,事事穷极伎巧,耗费的银钱以亿万计。闹得民困财尽,孙皓却不当一回事,只顾自己享乐。孙皓为政,从不体恤下情,专横武断、视人命如儿戏,对臣下稍有不如意处,随时加以杀戮。侍中韦昭是东吴著名的学者,孙皓命他将其父孙和写进专记帝王的“纪”中,韦昭觉得孙和没有当过皇帝,按规定只能名列“传”上,孙皓就生气了。孙皓日日设宴,规定每人饮酒应在7升以上,喝不下也得硬灌。韦昭酒量不大,只能饮2升,孙皓嫌他喝少了,又怪他不肯奉命为孙和作“纪”,就以不多饮酒之罪,将他杀于狱中。常侍王蕃也因不能足饮,已被灌得烂醉,孙皓还说他假醉,将他斩于殿上。孙皓的爱妾仗势欺人,常派恶奴上街劫夺商店的物品,谁敢要钱,就动手打谁,百姓恨之入骨。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员陈声,很得孙皓赏识,他自恃皇宠,将恶奴绳之以法。那爱妾得知,便在孙皓面前哭求惩办陈声,孙皓马上找了个借口,将陈声的头用烧得发烫的锅子锯了下来。会稽郡时值荒年,太守车浚见民生疾苦,上表求赈,孙皓非但不准,还硬说车浚是为了讨好百姓,欲树私恩,便砍了他的脑袋。尚书熊睦见孙皓如此酷虐,稍微劝了一句,孙皓马上命人用刀背将他打死,打得熊睦体无完肤。孙皓还常常施用剥面皮和凿眼睛的酷刑,如果臣下不顺从他或不慎触犯了他,他就施用这种酷刑,他有时还学着古代暴君的办法,将人绑在车马上,看五马分尸的情形;或者干脆砍下人头当球踢,以为游戏。作为一个小小吴国的皇帝,他的后宫却达到万人之巨。孙皓还“激水入宫,宫人有不意者,辄流杀之”。
反正,孙皓把人不当人,遇到这样残暴的皇帝,无论大臣还是平民,谁都怕他、恨他,千方百计躲着他、诅咒他。孙皓慢慢发现了朝野共愤的情绪,他仍不思改恶从善,只想打几个胜仗,转移人们情绪,为自己树立威望,于是下令出兵伐晋,结果在襄阳、合肥两处交兵全都大败而回。晋朝大将羊祜镇守襄阳,深知人心向背的作用,在一下子还很难灭掉吴国的情况下,针对孙皓作践将士的恶劣影响,反其道而行之,对吴军广施恩惠,争取人心。比如他每次与吴国交战,必定事先约定时间、地点,不偷袭、不设伏,一切都正大光明。而在双方各守边界的时候,决不越过境界去,哪怕打猎时射到的猎物逃过界去,也不追赶;而吴国射到的禽兽,落到他这里,则坚持一律送还。吴国守边大将是陆逊之子陆抗,也是识大体的人物,双方对面扎营,从不无端生事,各自约束士卒,而且常常礼尚往来,简直不像敌国。一次,陆抗派人送给羊祜一坛上等美酒,羊祜毫无疑虑地揭盖就饮。又一次,陆抗患病,羊祜恰有专治此病的良药,马上派人赠给陆抗,陆抗手下的人疑心这药会不会有问题,陆抗笑道:“你们还信不过羊祜吗?”也是拿起就饮,结果疾患顿除,众人更加信服羊祜。陆抗深有感慨地说:“晋人注重道义,可皇上却暴虐成性,两国谁胜谁负,不战自明!”幸好这话没有传到孙皓那里,这才平安无事。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11月,司马炎认为灭吴的时机已到,派了20多万人马,兵分六路,大举伐吴。这时襄阳边境双方的大将羊祜、陆抗都已谢世,晋军出征的是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伐涂中(今安徽全椒县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伐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横江浦),建威将军王戎伐武昌,平南将军胡奋伐公安(今湖北公安县),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伐江陵,益州刺史龙骧(音xiāng)和将军王濬(音jùn)自巴蜀顺流而下,直捣建业。六路人马统由大都督贾充节制。
为了伐吴,王濬早在晋泰始八年(公元 272年)时,就在蜀中召集伕役万余人赶造船舰,当王濬大规模造船时,木片碎屑沿江飘下,东吴建平太守吾彦将这个情形报告孙皓,请求在秭归增加军力,以防晋朝水军出峡东下,孙皓根本不听。吾彦只能在江碛(音qì)要害之处加置铁锁链来横截江路,还打造了许多一丈来长的铁锥暗置江底,以阻挡和破坏大船东下。王濬在接到晋武帝的伐吴令后,率水陆军7万浩浩荡荡下益州,楼船直指吴都建业。为破吾彦阻挡,王濬又先造了几十个大木筏,每筏百步见方,筏上缚着草人,草人披甲持仗,以迷惑吴军,由善识水性的兵士在下面推筏前进,遇到江底潜藏的铁锥则设法取出;他还做了长10余丈、圆周约10人合抱的火炬,放在船前,遇到横截江路的铁锁链,就用火炬把它烧断,使楼船通行无阻。王濬就这样驾楼船顺流而下,于次年二月攻下东吴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东)、乐乡(今湖北松滋县东);随后又会同王戎,进克武昌,直捣建业。杜预也一举攻克了江陵和沅水、湘水流域以及南边的各个州郡,一直打到广州,所到之处,吴军望风而降,归顺晋朝。东吴丞相张悌率精兵3万渡江作战,结果被王浑的军队击败,张悌阵亡,吴军溃散,晋军控制了全部制江权,王濬扬帆而至,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威势极盛,顿使“金陵王气黯然收”,吴军军心涣散,望风而逃。孙皓却催着将士为他卖命,可谁还听他的呢?倒有人胆大,对他说道:“还是学学人家蜀国的刘禅吧!”孙皓气得发抖,要杀此人,可已经没人为他效劳了。孙皓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向晋军投降。晋武帝封孙皓一个深含讽刺意味的爵位,叫做“归命侯”。吴国从大帝孙权到末帝孙皓,历经四帝,共59年。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宣告终结,中国大地重获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