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当了皇帝
- 日期:2009-10-12 09:0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元朝末代皇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一三六八年)的一月四日,正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我国封建社会也正在发生着一场改朝换代的变化。这天,出身红巾军首领的朱元璋,背弃了农民起义的道路,在应天(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城里刚落成的宫殿中登上雕龙宝座,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登极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从此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便开始了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朱元璋被尊为太祖,又叫洪武皇帝。太祖朱元璋登极不久,即下诏征聘天下名僧,聚集蒋山(现在南京钟山)大开法会,一连数天诵经说法。他自己亲率群臣虔诚地顶礼膜拜,并赐给这些驰名的和尚以金襴〔lán〕袈裟(和尚服),自己还亲手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对于愿意做官的和尚,他还委以重任。例如钟山寺主持僧(和尚头儿)吴印,就被委任为山东布政使(相当于省长)。朱元璋如此好佛,这并不奇怪,因为他本人就曾经皈依〔皈guī〕佛门,是个出家的和尚。明太祖二十五岁以前并不叫朱元璋,叫朱重八,这是他的小名。
他生长在濠州(现在安徽省凤阳县)太平乡孤庄村。他的母亲陈氏生了两个闺女四个儿子,朱重八是最小的一个他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害病。父亲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很穷,请不起大夫,没钱吃药,只好在寺庙里许愿,替重八舍了身,答应他将来去当和尚,据说这样就能消灾免祸。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凤阳一带遭了天灾,瘟疫也流行起来,传染很快。不到半个月,朱重八的父母、大哥和三哥相继病亡。因为穷,连块葬埋的坟地也没有,邻居刘大伯见他可怜,允许埋在自己地里。没棺材,就用草席一卷了事。真是祸不单行,没过多久,二哥又不幸病死。家里只剩大嫂、重八和一个侄儿。为了生活,十六岁的朱重八去给一家姓刘的地主当牧童。由于收入微薄,养不起家,朱重八的大嫂只好带着侄儿投奔了娘家。这时候,重八的两个早已出嫁的姐姐,也因瘟疫相继去世,从此他便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少年。一年过去了,朱重八在为地主放牛的过程中,和几个牧童成了好朋友。朱重八虽然比他们都小,但是他天资聪明,很有心计,而且大胆勇为。那些和他一起放牛的孩子,都听他的指挥。据说他们最喜欢玩的就是当皇帝,但是每次玩的时候,都是朱重八坐在土堆上,让其他孩子跪下叩头,连呼万岁。
有一次,他们玩饿了,又不敢早回家,朱重八便出主意把地主的牛犊宰了,大家拾柴烧火,饱吃了一顿牛肉。但是,回去如何向地主交代呢?大家都傻了眼,朱重八一拍胸脯说:“好汉做事好汉当,主意是我出的,我承担。”他撒谎说小牛犊从山崖上摔了下去,叫狼吃了。地主气急败坏地毒打了他一顿。把他一脚踢出了大门。邻居汪大娘可怜朱重八举目无亲,又断了生路,为他备办了香烛佛礼等物,送他到皇觉寺当了小行童(小和尚),也算是还了父母的宿愿。朱重八在庙里洒扫打杂,没过多久,由于灾荒严重,寺院里收不到租子,又无人施舍,和尚们只好去当“游方僧”。十七岁的朱重八也披着袈裟,手拿木鱼木钵,云游他乡,沿门化缘去了。朱重八在江、淮一带,包括今天安徽的合肥、毫县〔亳bó〕、阜阳和河南的信阳、临汝、鹿邑等地,整整云游了三年。这使他经历了很多事情,了解到不少社会问题,增加了知识和智慧。他再次回到皇觉寺的时候,已经是二十来岁的很懂事的成年人了。朱重八云游的地区,正是秘密宗教明教(弥勒教)流传,并组织群众,准备起义的地方。他回皇觉寺不久,刘福通便在颖州(颖yǐng,现在安徽省阜阳县)揭竿起义了。起义的农民都用红巾裹头为标记,所以被叫做“红巾军”。接着郭子兴在濠州起兵,于是群雄并起,反对元朝的统治,从此天下大乱。元朝派兵四出镇压,皇觉寺被元兵一把火烧个精光。旧恨新仇,使朱重八走上了反元的道路。他投奔了郭子兴,当了一名红巾军。这时候的朱重八长得又高又结实,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作战勇敢,办事精干,加上他聪明过人,又在当和尚时认了不少字,很快被郭子兴看中,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他。
从此朱重八走了红运,既是郭元帅的乘龙佳婿,又是他的亲信,成了心腹和参预机密的人物。这一下别人都得另眼看待,不敢叫他小名重八,而称他“朱公子”了。大概他自己也觉得混出了几分人样儿,便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自从投奔郭子兴以后,很快就显示出他的政治和军事的才能。那时候,一座小小的濠洲城就有五个元帅,五支义军。他们相互勾心斗角,暗算对方。郭子兴就曾经被另一个元帅孙德崖逮捕,多亏朱元璋利用各元帅之间的矛盾,把他抢了回来。朱元璋见这帮人胸无大志,并不一心要推翻元朝的腐朽统治,整天挤在濠州城内,只图一时的享乐安逸。于是,他便积极向外发展,力争打开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春天,他跑回家乡,树起红巾军大旗,招兵买马。他小时候的那些哥儿们,如徐达、周德兴、郭英、费聚等听说朱元璋当了红巾军的头目,都来参加他的队伍,很快招了七百多人。郭子兴十分高兴,升他做了镇抚官。一年后的秋天,胆略过人的朱元璋,带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到定远县(现在安徽省定远县)招了一些人马,用计谋又收了驴牌寨三千壮士。当地一个叫秦把头的人,吓得也带着自己的八百义兵前来投诚。当时定远县还有个人叫缪大亨,他纠集了一大批地主武装,人数超过两万,元朝封他做义兵元帅,和红巾军作对,屯住横涧山。朱元璋经过谋划,趁敌黑夜不备,命勇将花云带队从四面擂鼓呐喊进攻,迫使这个草包元帅投降了。朱元璋得了这么多的兵马,经过挑选加以重新编制、训练,组成了两万人的兵强马壮的部队。为他卖命的那些哥儿们都被安插当了将领。朱元璋军威大振,成为郭子兴帐下的一员能将。
这时候,一些地主阶级的文人,见朱元璋很有魄力,是个成大气候的苗苗,都不断地前来投奔他。先是冯国用兄弟,后是李善长等人。他们都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劝他立大志,严明军纪,爱护人民,统一天下。从此,朱元璋也就敬重起知识分子来了,后为又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如刘基、宋濂、陶安、朱升等等,都成了他的谋士,在治国平天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接着朱元璋攻克了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和州(现在安徽省和县),声威很大。郭子兴以军功升他做了总管,不久郭子兴死了,朱元璋就成了这支红巾军的大帅。由于他威名在外,军队纪律又好,一些有志之士,纷纷投到他的帐下效力。象邓愈、胡大海、常遇春都是能征惯战的勇将。朱元璋驻和州,地临长江,谋士们都劝他攻取金陵(南京)。一来江南物产丰富,可使军队不缺粮饷;二来金陵龙蟠虎踞,有长江天险,以它为根据地,面向四方,便可以夺取天下。朱元璋自然雄心勃勃,但没有水师,天堑难渡,正在发愁的时候,恰好另一支红巾军巢湖水寨一万多人,在军师俞通海父子和廖永安兄弟的率领下,驾驶千艘船只前来归顺。朱元璋高兴万分,认为是上天帮助他要成大业。就乘风扬帆,率领大军渡江,攻下采石矶,占据太平(现在安徽省当涂县)。接着攻破集庆路(现在南京市),改为应天府。康茂才以军民五十余万归降,朱元璋如虎添翼,既有了物产丰富的地盘,又有了水陆两支大军,谋臣数十,战将千员,一下子变成了群雄中的骄杰。
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秋,朱元璋被请将奉为吴国公,以应天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开始了谋取天下的历程。这时候天下形势的确是乱透了。在北方,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正在跟元朝的军队死命拚杀,可是农民军内部也出现了裂痕,互相削弱;元朝统治阶级内部也争夺权利,发生了火拼。在南方,属红巾军系统的有朱元璋、陈友谅,不属红巾军的有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他们割地称王,雄据一方,你抢我夺,打起了多年的兼并战争。至正二十三年(公元一三六三年)秋天,陈友谅率领大军,号称六十万,进攻洪都(现在江酉省南昌市)。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援救。两军乘船在鄱阳湖相遇,展开了一场为期三十六天的决战,最后陈友谅战死,全军瓦解。朱元璋乘胜攻取武昌。消灭了陈友谅,南方群雄之中再也没有敢和朱元璋争锋的了,第二年正月,他继了吴王位。接着朱元璋命徐达带兵二十万讨伐张士诚,很快攻破平江(现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士诚被擒自杀,不久方国珍也不战而降,这就奠定了朱元璋完成帝业的基础。此后,他依靠江南雄厚的财力,倚仗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强大军队,南征北伐,取得了节节胜利。这时候,朱元璋和他的谋士们觉得统一天下已经指日可待了。在群臣的簇拥下,这个曾经当过和尚的乱世英雄,便在应天城里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了一代开国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