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科技巨人郭守敬

  • 日期:2009-10-02 08:4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郭守敬是元代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数学和水利都很有研究。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不喜欢嬉戏游乐,一门心思钻研学问。郭荣很喜欢这个大堪造就的孙子,除了自己尽心辅导外,还让他跟随同乡的著名学者释子聪学习。释子聪俗名刘侃,当官后改名刘秉忠。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早年在武安山隐居,出家当了和尚,后来跟随海云禅师一起,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成为忽必烈的智囊。元朝的国号“大元”,就是他替忽必烈拟定的;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城的建设规划也是由他制定并组织实施的。中统三年(1262年),释子聪的同学张文谦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郭守敬。郭守敬向忽必烈面陈“水利六事”。忽必烈听过以后,大为赞叹,感慨地说道:“办事情的人都像郭守敬这样,才能说不是吃干饭的人!”忽必烈任命他为副河渠使,以后又提拔为都水少监,主管全国的水利工程。
     当时,张文谦被派到西夏中兴等路(今宁夏一带)主持政务。郭守敬跟随张文谦来到西夏,看到这一带原有的灌溉渠道大多数都淤塞得厉害,修复起来,难度很大。有人主张另开新渠。郭守敬经过仔细考虑,认为另开新渠既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财力。他主张将原有渠道挖深、疏通,并配修闸门和围堰,保持河渠内的水量,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修复厂唐徕、汉延两条渠道,扩大灌溉面积10多万顷。郭守敬小的时候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蔑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大都城里的天文仪器,还是金人从汴京(今河南开封)搬来的北宋时代制造的一些旧仪器。大都的纬度与汴梁不同,用这些旧仪器观测到的数据都不准确。郭守敬决定重新设计制作一套天文观测仪器。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为了让简仪旋转起来灵便自如,郭守敬在上面装了滚动轴承。欧洲人在郭守敬以后一两百年才知道应用滚动轴承。
     清朝初年,传教士汤若望到北京,看到郭守敬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非常敬佩。他称郭守敬为“中国的第谷”。第谷是丹麦天文学家,他所进行的天文观测,被欧洲人誉为“望远镜发明以前最精确的观测”。第谷是行星运动三大规律的发现者开普勒的老师,开普勒所发现的三大规律直接启发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定律。第谷生于 1546 年,比郭守敬晚了 300多年。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一套携带方便的天文仪器,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各地的 22 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古代很准确的一部历法——授时历。授时历规定一年有365.2425天,与现代测定的地球公转周期只差26 秒,与现在世界上通用格里历(即公历)的规定相同。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大都的粮食要靠江浙供应。江浙的粮食可顺大运河从杭州运到通州(今北京通县),但从通州到大都这一段路,就得靠驴畜驮运。遇到秋雨绵绵的季节,道路泥泞难行,累死的牲口不计其数。郭守敬亲自到大都郊区查勘,发现昌平东南的山下有一道白浮泉,水量很大,可以作为向通州到大都的人工河道供水的水源。他在深入了解大都郊区的地形走向的基础上,选定了新运河的走向,制定了逐段筑坝、设闸控制水量的计划。
     在他的组织、指导下,只用两年时间,就开通了全长160里的新运河。元世祖忽必烈从上都回到大都,亲眼看到,在连接通州和大都的新运河水面上,满是运粮的船只,心中十分高兴,将这段新运河命名为“通惠河”。大德二年(1298年),元成宗铁穆耳在上都召见郭守敬,向他咨询开挖铁幡竿渠的事情。郭守敬认为:“这一带山洪猛烈,铁幡竿渠非得挖到 50到70步(一步为6尺)宽不可。”主持铁幡竿工程的人觉得郭守敬是在用大话吓人,又不愿意多花费,将渠的宽度缩减了三分之一。第二年,大雨如注,山洪暴涨,已挖好的渠道根本容不下水,洪水泛滥,将两岸的人畜帐篷都淹掉了,还差点把元成京铁穆耳的行宫也冲垮。铁穆耳想起郭守敬的话,不禁感慨地对身边的大臣说道:“郭太史真是神人啊!只可惜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用。”通过这件事,元成宗铁穆耳深深认识到科技人才的价值。大德七年 (1303年),铁穆耳下诏:官员年过70岁的,都要退休。郭守敬那一年已经73岁了,依照这个规定,提出了退休的申请;铁穆耳坚决加以挽留。此后,太使院的专业科技人员不退休,成为一条惯例。郭守敬一直在太史院供职,直到延三年(1316年)病逝。那年,他已经86岁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