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波茨坦会议

  • 日期:2009-09-18 09:1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正式投降。这样,处置欧洲战后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5月23日,美国继任总统杜鲁门(罗斯福于4月12日逝世)遣使访问苏联,再次提出召开三国首脑会议的建议。经过三国首脑书信协商,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由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参加会议)在波茨坦宫举行了战时第三次三国首脑会晤。欧战结束后,战时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结成联盟的基础已经大大动摇,因而矛盾日趋尖锐。美国依仗其急剧膨胀的经济、军事势力,并且垄断了原子弹,对苏联逐渐采取强硬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不可能一帆风顺,成为战时三次首脑会议中时间最长、争论最激烈的一次会议。只是由于远东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希望苏联对日作战,另外,舆论上也希望盟国通力合作,因而三国还是达成了一些协议。关于德国问题,三国首脑放弃了一度设想的分割德国的方案。会议确定了对德管制的原则: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等。
     关于德国赔偿问题,三方发生了争执。苏联坚持在雅尔塔会议中的提案,即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英国反对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美国则以德国有些地区已割让给苏联为由,表示不能执行雅尔塔协定的赔偿原则。美国提出苏、美、英、法四国从各自的占领区索取赔偿的原则,后来在这一方案的基础上,各国做了一些让步和妥协才达成协议。关于波兰西部边界问题,三方相互之间做了交换。苏联首先提出一个方案,美、英以苏联接受自己的赔偿方案为条件,接受了苏联的波兰疆界方案。7月26 日,发表了由美国起草,经英国同意并邀请中国参加的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要求日本把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归还给中国。波茨坦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确立了战后世界关系的基本格局。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英同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东西方之间的对立斗争成了国际关系的主题。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