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
- 日期:2009-09-18 09:0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的贡比涅签署了停战协定。1919年1月18日,规模空前的列强分赃会议——巴黎和会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开幕。和会名义上由所有战胜国参加,但由于把参加会议的国家划分了类别,并且规定只有第一类国家——英、法、美、日、意五国首脑组成的最高会议有权决定重大问题(日本首相没有出席,意大利总理因受冷落自动退出),因而会议实际上操纵在英、法、美三国首脑手里。巴黎和会是一次肮脏的、赤裸裸的分赃会议。正如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所说:“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奥兰多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争夺激烈。美国企图控制“国际联盟”,英国关心获得更多的殖民地,法国则希望削弱德国,称霸欧洲大陆。
经过5个多月的唇枪舌战,1919年6月28日,列强之间根据自身实力对比终于达成妥协,在凡尔赛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把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拉伯领地委任给英、法、日、比等国管理,同时在这些地区实行“门户开放”,以便为美国提供机会。在德国的疆界和赔款问题上,法国提出了过分要求,但美英为了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进行了抵制。即使这样,德国也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以及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另外,德国还需承担巨额赔款,军备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在中国的山东问题上,美、英、法为了换取日本对欧洲问题上的支持,不顾中国对领土主权的要求,把它作为礼品送给了日本。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取得一致的问题便是共同对付苏维埃俄国。和会一致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制定了武装干涉计划。巴黎和会以列强本身的实力为基础,重新确立了国际关系体系和帝国主义奴役世界的“新秩序”,但是,这种靠战争取得的和平是不可能长久的。和会刚刚结束,法国的福煦将军就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