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 日期:2009-09-17 08:1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861年2月19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给予农奴人身自由和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农民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买卖或做工,有权用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并且可以赎买一块份地。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基本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轨道。那么,沙皇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损害自身利益的改革呢?19世纪中期的俄国,农村中出现了农业机器和雇工劳动,工业方面已经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但是,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厂主得不到自由劳动力,而不得已只能向地主雇佣农奴,这样必然限制工业的发展,在农村,地主愿意使用无偿的农奴劳动,而不愿改进生产技术,有位地主就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奴的劳动却一文不费”。
     另外,农奴购买力低下,这也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这种落后的农奴制度使俄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18世纪末,俄国与英国的生铁产量几乎相等,但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俄国的十五倍。这一切表明,农奴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暴露无遗。俄国虽然落后,但沙皇却疯狂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为了争夺巴尔半岛,1853—1856年,俄国与英、法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军遭到惨败。沙皇本想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结果却适得其反,战争的失败反而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农奴制度的残暴压迫不断激起农奴的反抗,据统计,1826—1854年,俄国共计发生农民运动七百多次,特别是克里米亚战争后,仅 1860 年就达到108 次。种种迹象表明,农奴制度已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沙皇尼古拉二世已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来解放农民。”于是,沙皇政府自动废除了农奴制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