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
- 日期:2009-09-11 09:0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历史是什么?从广义上说,是指自然和人类社会既往的发展历程。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但是人类的活动又很难脱离自然界单独存在。所以我们讲的历史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相联系的历史。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人类历史已有300万年之久。最早的中国人类文化遗迹当属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而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类文化遗迹应属于北京周口店地区发掘的距今已有 50 万年之久的北京猿人遗址。
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当数距今 200 万年以前的肯尼亚古猿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对客观历史的看法可以称为历史学。历史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说唱形式,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汉族史诗《黑暗传》等。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才出现了历史记录。历史作为一种学问,严格地说应从孔子修订《春秋》算起。因为孔子在修订此书时,有他的指导思想。但这仅是通过对人事的褒贬来宣扬他推崇的仁义道德,并没有上升到探讨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从司马迁著《史记》开始,中国的历史学才上升到探讨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司马迁提出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总结历史经验当作史学的任务。不过司马迁在对历史规律的探讨上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因此他的“一家之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自司马迁之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主要是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拓展,在历史观上仍没有超出封建史学的体系。
进入 20 世纪后,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学观被中国史学家运用于历史研究,从而使中国封建史学变为资产阶级史学。梁启超是最早宣传资产阶级史学、抨击封建史学的思想家,他提出新史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公理公例之存在”,确立了以进化论为宗旨的资产阶级史学观。1904年,夏曾佑撰写的《中国古代史》是梁启超“史学革命”的首次实践。作者以进化论的观点,把中国历史放在上古、中古到近古这样连续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强调古今事变的因果关系。此书问世后,使历史研究有了一种新的面貌。梁启超的新史学虽有鲜明的特性,但完全用进化论观点来研究历史,仍有其局限性。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般概念,如果照搬到社会科学领域,一些问题就很难澄清。要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生物进化论越发显得无能为力。从孔子到司马迁再到梁启超,中国的史学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但仍然没形成一门科学,只能称为历史学,不能称为历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