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人民不堪赋役的沉重负担,逃亡者众

  • 日期:2009-06-20 15:43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东晋南朝政府的封建剥削极为苛重,由最初的度田收租改为按口收米,每口三斛,后又增至每口五石,比西晋的课田租大大加重了。又“军国所须杂物,随土所出,临时折课市取,乃无恒法定令”,更是巧立名目,百端榨取。至于调发百姓充役,或为运丁,“死亡叛散,不反者众。虚耗至此,而补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源在此”。东晋政府虽严禁编户自由迁徙及隐藏寄附流亡户口,公布“藏户当弃市”的严峻法令,也不能阻遏逃亡之风。
     刘宋大明二年(458 年)诏:“往因师旅,多有逋亡”,萧齐永明十一年(493年)诏书又提到江淮人民“依阻山湖,成此逋逃”。梁时贺琛也指出,州县“惟事征敛,民不堪命,各务流移。……东境户口空虚,皆由使命繁数”。逃浮人户的大量存在,始终成为国家编户减少的因素之一。东晋南朝时期(317—589 年)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时期。虽然各朝的统治者和世族豪强,骄奢淫佚,贪婪榨取,史不绝书,但在这两个多世纪中,南方一直处于相对安定繁荣的小康局面,在北方避乱南下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下,使南方经济在东吴开发的基础上,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为中唐以后经济重心自北向南的转移奠定了基础。同一时期,在动乱中遭受破坏及人口波动幅度较大的北方地区,已逐渐上升并恢复到东汉时期的水平。
     南朝如将上述士家豪族荫占的户口,不在州县编户的吏户、兵户、匠史、寺院僧尼、白徒、养女和依附农民等“不书名籍”的人户,以及逃浮人户等全部估计在内,当数倍于州县的编户。其总数约在300至400万户,1,500万至2,000万口之间,使历来依据官方统计到唐天宝元年(742年)南方人口始第一次超过东汉永和年间的水平的说法,提前了几个世纪。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