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西晋太康初的户口记录

  • 日期:2009-06-20 15:2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灭吴,结束三国鼎峙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时,全国人口统计为户2,459,840,口 16,163,863。太康三年(282年)史载有户377万。比《通典》所记载的三国总人口增加了一倍有奇。从公元263年灭蜀到公元280年灭吴,在短短的十八年里,统一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尚未进入社会安定、经济全面恢复和发展的局面,人口如此迅速地回升,显然不是自然增殖的结果。魏末陈留王奂于咸熙元年(264 年)“罢屯田官,以均政役。
     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二年后,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又下令“罢农官为郡县”,于是,民屯制度正式废除,屯田客皆转为州县编户。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又“诏天下罢军役”,“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州郡的军户也成了郡县领下的编户齐民。
     根据前所估计的三国时未列入编户的“屯户”、“兵户”,计181.8万户,1206.7万口,加上《通典》记载的三国末期户口数字,则为3,291,423户,19,739,881口,并考虑到从公元263年魏灭蜀起,二十年间人口的自然增殖,则与太康初的户数正相吻合。由此可见,太康初人口统计比《通典》所载三国时期户数增长的部分,主要是废除民屯及军屯后转入州县的编户。虽然晋初罢屯田还未彻底,废除民屯后的屯田客,也还有一部分投靠豪门成为后者的荫户,或成为游食商贩,但太康元年占田、课田制的进行,使部分流民又回到土地上来,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再加上世家豪族的荫户、吏户及少数族户,仍在国家编户齐民之外,事实上,西晋初的人口,不会少于前所估计的三国末期680余万户及3,798万余口。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