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清末的军事学堂

  • 日期:2009-05-17 09:0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开明人士,主张效法西洋,修整军队,抵抗外侮,为军事学校的兴起造了舆论。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首先在福建马尾船政局建立了船政学堂,规定学堂重在“学成制造驾驶之人,为将来水师将才所自出”,“学成船主及能按图监造者,准授水师官职”。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学校。而后,天津的水师学堂(1881年)、武备学堂(1886年)、广东的陆师学堂(1886年)、水师学堂(1887年)、江南和威海的水师学堂(1890年)等陆续建起。其中李鸿章筹办的天津武备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
     1904年,练兵处(相当于现在总参谋部)奏本朝廷,提议每省建立1所陆军小学堂,全国建4所陆军中学堂,l所军官学堂,l所陆军大学堂及有关后勤、陆军师范、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学堂。并提出各级学堂的学制,预计10年之后培养出一大批受过良好训练的青年军官。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此计划拖到1906年才公布,原计划的4所陆军中学堂,只有一所在1911年于西安开了学,而陆军大学始终未能建成。军事学堂授课内容除军事外,有汉文、历史、外语、数学、化学和地理。军事教官多数请日本、德国军人担任,也有少数中国人任教。清政府的军事学堂都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这就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思想对学生产生了影响。
     1911年10 月爆发了辛亥革命,许多军事学堂的学生积极参加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并在以后的北伐革命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