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曾买过一件毛领大衣,穿到单位上时,同事们啧啧称赞了一番,便提议应配一件好的内衣。当我穿上一件新买的黑色羊绒衫后,大家又把目光盯到了我的靴子上,说是这种靴子过时了,该换双新款的了。在同事的陪同下,又上街买了一双新款的靴子,可这时大家又把目光盯在我的发式上……
真可谓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配套了。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也是这样,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劣质的“睡袍”,那么,你就别想孩子的行为有多高尚。如果我们给孩子们的是有价值的睡袍,那么,孩子们会努力配之好的习惯。
比如让调皮而又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班长,学生为了像个班长的样,就可能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等等;又如让孩子作家长或弟弟妹妹的“老师”,孩子为了像个老师的样,就可能认真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行为上也会尽量地起到表率的作用。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多给孩子们一些有价值的“睡袍”吧!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