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这三种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教育过程中。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这三种心态的控制往往处于一种自由状态;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的心理中存在着这些心理结构时,就能够利用这些心理机制去有效地控制我们的教育行为,使之和我们所预期的教育效果达成和谐与同步。但是如何根据教育对象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这些心理结构,把握教育中的主动性,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最好的教育手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班主任的学识与修养确实令学生尊敬、佩服,但也就是这一点很容易使我们班主任成为父母心态下的角色。一个班主任,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辛茹苦,辛苦一生,只求孩子成材。这种爱是天地之间至纯至美的爱,是最崇高和伟大的爱。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在内心之中都存有这种美丽的高尚的情感。但是这种心理状态过了度,就会时时刻刻都不忘对学生严加管教,苦口婆心,在各个方面,代替学生作了一切安排,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现在有些学生与家长发生冲突,离家出走,也就是家长们的这种心态过于严重。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淡化父母意识,让自己心理结构中的父母心态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状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切实让学生处于一种主体地位,因为任何受教育者乃至被管理者都特别不愿意接受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