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表面上老师在向学生让步,老师的权威受损,实际上,我与学生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们觉得班主任是通情达理的,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值得信赖的老师。这些住校生,后来成为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尽力支持我的班级工作,而非本班的同学,对我的学科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学科成绩迅速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共情”效应。简而言之,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在班主任工作中,这种“共情”效应很重要,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理解!它像一堆篝火,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雪;它像一缕春风,吹暖每一个人的心房。”这是文学家给我们描绘的理解的威力。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单向的说教模式,严重忽略学生心理感受,不懂得聆听学生的体验和观点。一旦发现学生有对立情绪,就会为学生挑战自己的权威而愤怒。其实,教师权威的获得是师生互动的积极体现,其中关键取决于师生的沟通。因此,要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信,“共情”效应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共情理解,才能磨合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才会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真心支持班主任工作。
来 源: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