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班主任(2)

  • 日期:2011-09-01 09:12
  • 来源: 学友家园
  • 浏览:
  • 字体:[ ]

学生们很容易从故事中悟出,良好环境中的个人进步是最大的,而这种良好的环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2)以情动人

我们的班主任都知道用“情”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但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困惑,我们被自己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而我们的学生却稳坐泰山,面带微笑。这并不是学生的智商有问题,而是学生的情商太低。

我们班主任都有培养学生感情的方法: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嘘寒问暖、经常与学生谈心等等。但我认为对学生的“情感”也应该张弛有度,在蜜罐里的人是感受不到糖的甜味的。

如:对某些总受漠视的学生,如果我们特别关照他,他会感激涕零,发奋读书,这时我们可以持续关照他。而当他又开始违纪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疏远他,并且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惩罚,对他再次违纪的愤怒。这时,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向你道歉。只有让学生时时感到你的关心你的存在,让他们觉得做得不好有可能失去你的友好,他们才会体会师生情感的酸甜苦辣。只有品尝了酸甜苦辣的情感,学生才会被“情”打动和感化。

3)以理服人

现在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衡量事物的好坏、善恶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如果我们不能抓住事情的要害,就不会让学生认同,他们就会与我们理论,假若我们说服不了他们,他们就会反感,继而反抗。所以,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分析,找出关键所在。

比如,每个学校都有打架事件发生,一般情况学生打架都有理由,“他骂了我”、“他碰到了我,又不道歉”等等。如果我们从打架有害、打伤人就得赔钱、你打了别人别人就会打你等等去说服,收效甚微。学生反而会认为别人打了我,我就要打别人。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这种说教没有抓住事情的关键,学生没有认同。学生去打架,绝大多数是心理不平衡,认为受了别人欺侮,在同学面前失去了面子,必须挽回这个面子。我常给学生讲韩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然后问学生:“韩信厉害,还是市井无赖厉害?”回答是“韩信。”我又问“如果韩信杀了无赖,历史上还有韩信吗?”回答是“没有。”然后我说:“韩信没有杀无赖,是因为他认为他的命比无赖的值钱。如果你认为你比对手强,你就不要与他打。打架没有赢家,不打才是赢家。”这样,学生的心理疏通了,握紧的拳头也就放下了。所以学生打架时,一般我问三个问题:“谁赢了?还想打吗?现在怎么办?”学生一般回答:一个同学不曾赢,一个同学未曾输;不想再打;握手言和。我觉得学生基本认同了我的这种处理办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