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学生王一帆、徐锦子、覃隆等也先后设计出空调机器人、汽车紧急刹车系统、环保筷子、补钙纯净水等。他的儿子李袁杰也设计出了改写错别字不留痕迹的改写胶带,并在2002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小发明有了一些成果,不过石门三中的科技创新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切还都得从零开始。不光上课没有器材,制作没有工具,连时间、经费都没有保证,李老师不仅自己出人,而且自己出经费先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了一万多元,这对于一年总收入才万把块钱普通教师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这对于只有斐薄收入的普通教师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有信息消息闭塞,创新教育不知从何做起,李老师就自己出钱,自己找关系在家里上网,那时上网“拉线费就是五百”还是找的邮电局的亲戚开的后门,一月上网“一百元”雷打不动,哪还有现在的包年,一个月不交上网费下个月就“八八”,上网速度慢得惊人,一张图片出了上半,下半就不出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老师在网上终于摸索出了一些创新教育的规律,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开阔了眼界。
有了思想上的进一步认识,石门三中的创新教育终于有了长足的进展。从2001年起石门三中就一直作为石门县创新教育的排头兵,年年参加全国和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后二有十一人次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三十一人次获常德市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特别是2003年石门三中参加常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项目数居全市每一,2006年石门三中在湖南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进入全市前三甲,获全市初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也因此荣获常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李军老师也荣获常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的荣誉称号。
除了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外,李军老师还组织石门三中的学生参加由中国少年科学院组织的第三届全国“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共有二十三名学生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2006年七月三十一日李军老师又代表石门三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了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的铜牌,李军老师也在大会上被授予“优秀科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2005年李军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常德市首届研究性活动成果评比分就获得了市级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成为石门县仅有的两项获奖作品。2006年李军老师又代表石门三中参加常德市第四届综合实践比武就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李军老师的发言材料《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也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同时李军老师辅导的二项学生作品也分获市级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若中一项210班李袁杰同学的《学生龋齿调查的思考》获省级二等奖,这是我县在此项活动中首次获得省级奖。2006年底在石门县首届“五小”活动评比中,李军老师辅导的六项成果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获奖的质和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学校。在2006石门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活动中石门三中又走在了全县各学校的前列,李军老师担任石门三中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办公室主任,在全校成立了十余个科技活动小组,分别明确了人员、任务、方案、计划和辅导材料,使石门三中的创新教育走向全面开花,全面丰收的新阶段,县内和县外的各个学校纷纷派代表前来“取经”、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石门三中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石门县创新教育的领头羊,科技实践活动的排头兵,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先锋。
哲学思维 创新不断 辅导丛书 学习助手
李军老师上初中时学习就非常刻苦,并且是一个灵活运用肯动脑筋的学生。他在学习物理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的物质守恒定律,政治的辩证唯物主义等学科非常感兴趣,并且设想这几种规律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和相关的杂志。努力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摸索后,却仍然进展不大没有多少结果,虽然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不断,但这个不灭的信念仍然支持着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军老师终于提出了一项崭新的哲学分支《守恒论》,李军老师辅导的哲学小组学生黄晓雨不仅写出了有关守恒论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而且2005年高考以常德市文科状元的最高分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不得不感慨李军老师的哲学守恒论对在文科方面所带来的启迪。2003年李军老师双和他人合作出版了《中国历史图解与歌诀]》、《世界历史图解与歌诀》、《中国地理图解与歌诀》、《世界地理图解与歌诀》、《环境地理图解与歌诀》。。。他们用唱歌的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变为有趣的活动。李军老师也曾编写的《中学生计算机辅导教材》上下册在全县发行二万多册。他所辅导的学生张振也在其中学到了电脑排版,绘图等基本功,他说:“跟着发明家老师收获就是不同!”李军老师还先后被石门县科技局,石门县科技协会评为优秀工作者,2004年又被常德市评为“十佳科技辅导员”。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