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认知,来自于父母”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自己一个人过吧!”
这是一个母亲对他6岁大的孩子说的话,孩子后来告诉我她很害怕爸妈离开他,不想被抛弃。
其实父母一句随意的话就足以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使得他们面对生活的一切患得患失。
尤其是这五句话,家长经常说,却最容易摧毁孩子,家长以后千万别再说了!
01
你怎么这么笨!
家长:你怎么这么笨,就知道哭,别人挤你,你不会挤他吗?
家长:哭有什么用?还不是被人欺负!
这些话常常出现在孩子被欺负受了委屈的时候,明明是想要帮助安慰孩子,但不会表达的父母话一出口就变成了训斥。
可是这种做法却把孩子标注上了“笨”、“没用”的标签,犹如打入冷宫一般的寒心、无助。
还会让孩子长大后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自己笨、没用,不值得拥有更好的顽固思想,从而错失珍贵的资源和机会,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建议家长不如就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的挫折,哪怕哭都不要阻止,要让他明白哭就哭了,还是要学会自己去承担的。被欺负也是正常的,反而更要学会增强自己的能力,学会保护自己。
02
我们家穷,爸妈赚钱很辛苦!
家长:我们家穷,爸妈赚钱这么辛苦,这个就不要了!
家长:这个这么贵,爸妈整天赚钱这么辛苦,哪有钱买这个,回家看之前的好了!
一旦孩子有想要的东西时,家长总会脱口而出这句话,尽管新的礼物更精致,价格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即便家长给孩子买了家里也不会穷的揭不开锅,不能生活。
但作为家长,只知道不能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能惯这个臭毛病!然而孩子没有金钱概念,只有喜欢或不喜欢,阻止孩子的这种喜欢,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哭穷”。
这种方式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家里买不起,变得比别人卑微,没有安全感。长大后遇到喜欢的也不懂得去争取,也没有正确的金钱支配观,只知一味节省,占小便宜吃大亏。
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非常喜欢,并且对于孩子又有意义,家里又有能力购买的话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是可以买的起的,但是不代表看到喜欢的就买”来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又不伤孩子的自尊心。
03
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
家长面对孩子的不懂事总是束手无措的,想打又不敢打,怕打坏了孩子。想骂吧,又怕伤了孩子自尊心,从此跟父母产生隔阂。
所以总是情急之下就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自己一个人过吧!”
但是孩子的感觉是非常直接简单的,根本无法分辨你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所以就会产生一种自己随时被抛弃的感觉,从而变得恐惧、害怕!
当孩子对于父母的依恋感被打破,长大后就容易变得情绪多变且附有攻击性,难以与他人维持亲密的关系,对他人产生信任感。
建议家长与其用威胁来让孩子听话,不如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找个时间批评孩子的不对,帮助孩子改正,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04
就你这样,长大了也没出息!
家长:怎么考试都不及格!就你这样天天吊儿郎当的,长大后也没出息,干脆不要学了!
家长:整天干什么吃的,光玩有什么用!长大了也没出息!
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家长不得不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如果成绩不好就进入不了好学校,以后面临找工作也会有所受限。
家长心里会想你学习都是为你自己,从来不是为了我。我是替你着急,怕你以后过得不好,所以想要督促你好好学习!
但是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必定不只有一种,家长不可一味认为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否决孩子的一切努力,甚至否定孩子长大后的模样!
这样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没有出息,甚至颓废,无上进心,无价值感,无梦想的三无人士。
建议家长不如在学习上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轻松的学习,才会更容易获得好成绩!
05
我是你妈,就得听我的!
家长:这个不行,我是你妈,听我的!
家长:就凭你是孩子,我是你妈,没得谈,只能听我的!
孩子心智不成熟,需要家长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孩子却不理解家长的苦心,总是认为家长在一味的干涉他的一切,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心里是想帮助孩子的,却总是受情绪上的影响,就得独断专裁,只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给于反驳的机会!
这样会让孩子理解为家长利用大人的身份,忽视他们独立的思想,是一个独断专裁,想要垄断一切的资本家!
久而久之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两个极端状态:没有主见,依靠别人的寄生虫,自理能力非常弱;叛逆,为所欲为,不顾后果的蛮横小子!
建议家长不如站在孩子平等的角度思考,告诉孩子你是一个大人,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我们一起商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还会懂得他人的感受,善解人意。
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安全感的富有或缺失决定成年后的性格与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基石,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所以家长不如就从现在起,学习好好说话,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感!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