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学习好习惯(4)
- 日期:2011-11-29 11:23
- 来源: 网友共享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熟悉即可。
一些常用的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和数据,还是能够达到开口就能说得上来为好。当然用到时可以去查阅工具书,但如果是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的少年儿童力所能及,那么把一些常用公式、数据背过,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不是受益终身吗?
(7)仔细审题的习惯
孙玉林,现在就读三年级,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他球踢得好,可是,他却是一个让老师和父母都头疼的孩子。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太好。
他父母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从来没有记得孙玉林考过一个100分。许多同学不是100分就是90分以上,而孙玉林却很少上去90分。
每次试卷发下来,拿回家,孙玉林在爹妈的监督下,把试卷上的题重做一遍时,所有的题目他几乎都会做。他只是在考试时太粗心,尤其审题不仔细。
现在,许多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不少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听不懂课,也不是不会做习题,更不是智力差,而是审题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题意还没有读明白就想当然,急忙地去解题。
我们不赞成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孩子,更不赞成逼迫每个孩子都得考100分不可。我们主要是强调,让孩子养成一种凡事细心的习惯。
培养方法
教给孩子读题时,声音轻,心情平静,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断句,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当读到花猫6只,比白猫少2只,问白猫有多少只时,能够在关键句处反过来想,就是白猫比花猫多2只。
边读边划。用---(虚线)划出表示条件的句子,用--(实线)划出问题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
同时,能够用线段画图,图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比如,一个班内,女生占3分之二,而男生是12人,问有女生多少人?能够用相应的图画表示出来。
能够让孩子复述出题意。比如,两种机器,甲种机器12台,乙种机器10台,甲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如果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甲种机器12台,每小时每台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10台,乙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就表明孩子已经懂了题意。
(8)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丁立阳是某中学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他曾经获得全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他的学习经验是:不断复习,定期整理。他这种习惯已经从小学时就形成了。例如,在读小学时,他就曾经通过自己的复习、整理,弄清了比、分数、除法三种数学概念的关系。
请看他的归纳与整理:
除法:被除数、除数和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和分数值。
分数:分子、分母和分数值相当于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比:前项、后项和比值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丁立阳说,他9岁时的这种复习整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还让他到讲台上把自己的复习整理讲给同学们听。他非常得意。
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将旧知识系统化,可以非常容易理解新知识。
第二,可以避免遗忘。根据遗忘曲线,如果一周后再复习,那么,学到的知识只能剩下25%。所以,及时非常重要。
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培养方法
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
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梳理成体系的过程。
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复习整理不要超过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