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对丹阳的学习很重视,受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每周爷孙俩都要去新华书店看书,经常忘记吃饭,买不起的书就动手抄下来。
奶奶是个有心人。她有一本流水帐,里面记录了刘丹阳成长中的每一笔花销和用途。奶奶告诉记者,要让孩子记住帮助、照顾他的每一个人。
爷爷奶奶还很重视刘丹阳跟小伙伴的交往,对孙子的伙伴如数家珍,对老师也很热情。在教育刘丹阳的过程中,两位老人始终保存着一份快乐的心。
爱是需要传播的。爷爷奶奶用点点滴滴的爱,在从小失爱的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让他知道是谁在爱你。孩子感恩的心就这样一点点地长大。
二、刘丹阳有一个好老师。
我们的记者在与刘丹阳的接触中发现,刘丹阳对美术表现出极度热爱,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表述,除了日记以外,绘画也是一个重要方式。
从上一年级以来,刘丹阳就和屈俊老师学画画。屈俊老师是省级师德模范老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也非常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十七大召开的那段时间,关心时事的刘丹阳,从屈老师正在看的报纸上找到了胡锦涛爷爷的照片,他趴在老师旁边,看着照片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胡锦涛爷爷,然后还画上了自己笑眯眯的大头像。这时,屈老师启发他:“胡爷爷可不是你一个人的爷爷哦,他是全国小朋友的爷爷啊!” 丹阳就把自己的好朋友都画上了,还在背面写下了好几件高兴的事。他请求老师帮他把这幅画寄给胡爷爷,让爷爷知道他的生活有多么幸福和快乐。屈老师找来信纸和信封,告诉他写信要有条理,字迹要工整,而且不准有错别字。
就这样,丹阳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也是最重要的一封信。
总书记日理万机,能有时间给一个孩子回信吗?这封信到底寄不寄呢?屈老师犹豫了好几天。丹阳每天都跑到办公室问:“老师,我的信寄出去了吗?胡爷爷回信了吗?”
再三考虑,屈老师终于走进邮局寄出了这封最“重”的信。
爱是需要感谢的。屈老师以一个知心朋友的身份,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了一个心愿。她用行动告诉丹阳:表达幸福,就要大胆地说出来,用爱回报那些为你创造幸福的人。
三、刘丹阳有一个好学校。
刘丹阳所在的学校是充满爱的学校,老师都是传播爱的天使。
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宜昌市中心,学校共有1400多名学生,30多名住校生,分智障生、盲生、聋生三部分。那里的老师给孩子上课时,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又蹦又跳地尽力用肢体语言表达意思。
旧校址占地面积大约3亩地,校园内有一栋简易教学楼和一个420平方米的水泥操场,教学楼的楼梯已破损,地面凹凸不平,盲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住校的学生和老师一年四季都在露天吃早饭。
尽管条件差,但是师生们心中都装着对新学校的美好的期盼。不久,学校从市中心搬迁到了经济开发区,校园面积扩大到30亩,教学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重要的是,新学校将为当地残疾儿童提供职业培训。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