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小孩开始对自己撒谎了!而最“可恶”的是,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是死不承认,一点也没有悔改的意思。
孩子为何知错还不改?有些家长总也想不通。
家长讲述:
孩子错了却不认账
林女士(厦门某小学四年级家长)
我儿子是个小淘气,因为淘气,没少给大人添麻烦。
作为家长,我经常接到班主任牛老师的“投诉”电话: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还要和同学说话;作业不认真做,做错了也不订正。老师批评孩子几句,孩子就低着头不吭声,一副没把老师的话放心上的样子。
说实在的,对孩子的教育,我和他爸爸,没少花心思。最近这段时间,老师向我反映: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做完,以前只是偶尔一两次,最近则是隔三差五。
这就奇怪了?每天晚上,我都是盯着孩子把作业做完的,到了老师那,为啥却变成了没做完?原来孩子对我撒了谎,谎报了作业量,早早做完作业就赶着看电视。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每次拿考卷回来,一见分数太低,孩子他爸会忍不住说他几句。最近,我发觉儿子很少拿考卷回来,儿子跟我说,最近学校都没怎么考试。可是我一问老师,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回家跟儿子“对质”,儿子还死不承认,做家长的真不知该说他什么。
其实,孩子也知道他自己做错了,可是,不管大人怎么说,他就是“知错不改”。有时,我也在反思:究竟是孩子错了,还是家长什么地方做错了?
名师点评五大原因导致“知错不改”
张玮(湖明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
孩子“知错不改”,主要有五大原因:
1.强烈的自尊心。孩子从小到大,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会给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其实都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但做错又不承认,狡辩或推卸责任、避重就轻,根本原因是害怕。因为害怕谴责才会逃避责任。
自尊心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愿意成为“反面教材”,没有人愿意在同伴中的形象有“污点”。更没有学生愿意自己的学校生活有“案底”,特别是优等生犯错,面子就更薄了,抗挫能力很差,只有用“逃避”来自救。
2.价值观模糊。由于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很多孩子对正确行为产生疑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于是不承认错误。如家长在孩子面前对别人撒谎,也许是善意的谎言,但孩子并不明白其中蹊跷,就学着大人的样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撒谎。
3.家长或老师简单处理问题。有了撒谎逃避责任的前车之鉴,尝到了不承认、大人也不会追究的甜头,孩子才会变本加厉地重复错误的行为。
4.家长或老师粗暴处理问题。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但是过度的惩罚让孩子在承认之前产生“后果扩大化”的恐惧心理,因为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历,想象坦白后的“狂风暴雨”,他们不想再次开始“噩梦”,于是咬着牙“撑住”。
5.对家长、老师的不信任,让孩子没有勇气承认。在他们的意识里,“坦白”是不可能“从宽”的,于是他们选择抗拒。坦白比抗拒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他们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压力和障碍。
相关建议既要宽容,又要惩戒
何雅琳(何厝小学校长)
孩子“知错不改”,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犯错了,家长该怎么办?比如孩子作业,作为家长要“盯”,“盯”的过程激励与惩戒并存。比如看到孩子哪个字写得漂亮,可以表扬;或是做作业的时间比昨天缩短了几分钟,及时给予鼓励。而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事先就约定好惩戒措施,比如一周不能看电视等。
孩子知错不改,家长一要宽容,二要惩戒。
首先,要宽容。孩子毕竟还小,自控能力差,难免犯错。有时孩子犯错并不是有意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挖苦、嘲笑,或是不分青红皂白大发雷霆、打骂,这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甚至会让孩子绝望。家长要以平和心态对待孩子犯错,很多时候孩子“撒谎”、“知错不改”是怕家长“权威”,是对家长“高压行为”的一种叛逆心理体现。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