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要注意宽容。聪明的家长临考前会对孩子说:“不要多想什么,只要认真考就行了,考不上也不怪你,因为你已经很努力了。”实践证明,家长的宽慰言行,对于调整和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8)引导孩子情绪转移。孩子在紧张苦闷时,应当通过适度上网、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等方法,转移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与自己有隔阂,以至无法沟通时,可代请亲朋好友或同事或心理工作者开导开导,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转移和释放。
不要打乱孩子学习生活规律
去年的北京文科状元王璞的父亲说:“面临高考,孩子本身思想压力就不轻,做父母的应该淡化高考气氛,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自己去复习。”
理科状元杨颂的母亲说:“高考之前家里和平时一样,没有紧张气氛。”她觉得家长关心太多,会让孩子产生“我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爸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
其实,功夫在平时,孩子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时候没有必要打乱。就算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不要在最后阶段突然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反而会打乱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给孩子造成压力。
家长须避免三个“过分”
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她)就可以了,过问太多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是不要“过分关爱”。以往在这个时候,考生都被家长捧成了“皇帝”,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满足。其实,过分关爱反而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使他们本来就紧绷的神经更加难负其重。家长帮忙要帮到点子上,可以适当地帮孩子整理整理东西,同时多关注孩子生活上的需要。
二是不要“过分关注”。如果把孩子盯得紧紧的,时而问他(她)复习进程,时而检查他(她)的练习,时而出题考考他(她)。每考完一科家长就喋喋不休地问“考得怎么样”,这使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空间,很窒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不要“过分期待”。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考前考后一个劲地嘱咐孩子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对得起父母的辛苦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实力,过分期待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特别是考试的当天,孩子考完回家时,家长千万不要主动问小孩考得如何。第一句话可以是“回来了,累不累?先躺一会,妈妈正在给你弄吃的。”
如果孩子主动说考得不太好,你就安慰说,“成绩还没有出来,不要自寻烦恼;就算考得不理想,下一门争取考好就行了。别再想了,还是准备好下一门考试吧。”
考生高考常见突发情况应对
1.考场上遇到难题突然慌神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难题先放一放,千万不要纠缠,一定是先做容易的题目,然后再来攻克难关。
遇到难题怎么办?首先是考前就要有心理准备,意识到肯定会遇到不少难题,从而临危不慌;还要学会自我安慰:“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一样难。”
其次是头脑冷静,沉着思考:这道题属于课本哪个知识点,该用什么公式?已知条件不够,如何使已知条件齐备——想到了这里,思想就对路了。比如几何题,很多情况下就是通过作辅助线,来使已知条件齐备的——多比划几下,辅助线可能就出来了。注意,漫无边际地冥思苦想是没有用的,思维一定要对路。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